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冯亦珍11月17日报道:随着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也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正在向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发展。在16日开幕的第57届国际航空安全年会(5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Air Safety Seminar (IASS)2004)上,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王昌顺说,从2002年5月至今,中国民航运输已经连续安全飞行500多万小时,创造了中国民航历史上最长的安全纪录。 在上海举行的此次国际航空安全年会上,王昌顺说,从1994年至2003年的10年期间,中国民航运输飞行安全状况显著改善,平均事故率为每百万飞行小时0.62次,低于世界民航业每百万飞行小时0.64次的平均水平。近3年平均事故率为每百万飞行小时0.44次,进一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王昌顺副局长说,世界航空先进国家相比,在安全方面,中国民航还有很多差距。据悉,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事故率为每百万飞行小时0.30次。他说,当前中国民航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面临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安全管理还需不断努力,安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王昌顺说,在刚刚闭幕的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当选为一类理事国,作为一类理事国,中国承诺为世界航空安全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希望与各国同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提高全球航空安全水平。
王昌顺强调,中国民航已提出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意味着航空运输规模要有大的发展,而且要有质的飞跃,要全面提高航空运输的综合实力,这其中包括航空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水平的提高。根据中国民航的安全规划目标,从2006年至2010年,中国民航的运输飞行事故率要比上世纪九十年代降低80%,总体上要接近航空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