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期笔舞蓝天 廿五载文化育人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2-10-21 23:24:13

六百期笔舞蓝天 廿五载文化育人

——《院报》创刊600期 高校校报报人论报

本报讯 刘蓉 雷凌航摄影报道 近日,《飞行学院报》(以下简称《院报》)迎来其创刊600期的日子。自1987年创办以来,《院报》已经走过了25年的办报历程。

《院报》的内容和形式以其浓郁的民航行业特色,赢得四川省高校校报同仁的认可和赞誉。在四川省高校校报中,《飞行学院报》与《四川大学报》一起,率先获得国内统一刊号CN51-0801/G、CN51-0802/G,并最先升级为大报,获得“四川省十佳高校校报的荣誉称号”。

为此,作为四川省一级协会的四川省高校校报研究会(以下简称报研会)决定于10月16日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以下简称飞行学院)召开报研会常务理事会暨校报建设发展研讨会,并以报研会的名义邀请四川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到会指导。

20名报研会专家、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出席会议。飞行学院党委副书记解根怀致欢迎词,并介绍了飞行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

与会专家、领导对《院报》创刊600期表示祝贺,以《院报》创刊600期,25年的办报历程为范例,畅谈纸质媒体的历史担当、现实挑战以及下一步发展规划。会议由飞行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曾崇林主持。

亲和 亲切 亲密

《院报》点滴折射阳光飞院

会议开始前的交流中,报研会专家,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正安教授说,这是他第一次到飞行学院。而初识飞行学院,则始于20年前一张小小的《飞行学院报》。

他甚至清楚地记得,1993年,当时还是一张素简四开小报的《飞行学院报》副刊以三分之一高的版面刊登了一张英姿飒爽的飞行员的图片,这在当时高校校报中也属大胆创新之举。

朱正安说,“比起一些历史久远的大学的校报,《飞行学院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但报纸的办报理念、定位,特色的内容和版面却在高校校报中独具一格。看到这张报纸,就看到了飞行学院的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看到了一个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改的‘阳光飞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欣欣向荣的局面。”

会议中,解根怀副书记对飞行学院的介绍与朱正安教授的“飞院印象”是吻合的。

解根怀从飞行学院在民航享有“飞行员摇篮”和“民航管理干部黄埔”美誉说起,谈到《人民日报》对学院的评价“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正”。他说,高度,来源于飞院人政治品质和道德素质。学院以其政治优势,撑起了共和国的蓝天,捍卫了航空安全和政治安全。

解根怀还介绍了飞行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准军事化的管理特色。

曾崇林以“亲切、亲和、亲密”为关键词介绍了《院报》的办报原则和指导思想:

作为学院的党委机关报,《飞行学院报》在坚持正面宣传的基础上,克服了板起面孔做新闻,以亲和的姿态,走“平民化”路线;体现民航行业特色,办“自家”报纸,亲切如家;与广大的教职工建立亲密的关系,有一支优秀基层通讯员队伍。

在学院党委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飞行学院报》已经成为学院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阵地,展示学院形象的重要平台,传承学院文化的关键窗口。

近年来,《院报》在发挥纸质媒体优势的同时,努力在数字化和网络化上下功夫。先后开通了《院报》网络版和《院报》新浪官方微博。《院报》网络版阅读的及时性以及微博的快捷性和互动性,极大弥补纸质媒体的短板。

25年来,《院报》走过了从月报、半月报到旬报,由四开小报到对开大报,从黑白报到彩印报,从纸质报到网络报的发展道路。

报人论报

应对挑战 打造高校强势媒体

会上,报研会专家和新闻出版局的领导更多客观审视了纸质媒体的挑战: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报纸,高校校报在传播校园新闻信息、引导校园舆论走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很重要作用。它是我国当代报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众多媒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在信息海量供给的背景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应该说,纸质媒体的‘冬天’来到了。”一名专家说,“但是,我们在旁征博引时,常说,‘某某报怎么说’,很少说,‘某某网怎么说’。这反映了纸媒体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与会专家领导纷纷对纸媒体如何应对挑战,进一步发挥其在大学校园的独特作用,各抒己见: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报纸终将被新媒体所取代,就像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有人认为广播这种传播手段最终将会消亡一样。然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私家车的出现,广播又找到了崛起的机会。仅以MF101.7四川交通广播电台为例就可以得到证明。结合目前高校快速发展的实际和高校报纸的性质和特点,我认为,高校校报在当下不仅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更应该成为大学校园真正的强势主流媒体。”

“高校校报应当体现出五大职能:宣传学校党委、行政工作的阵地;维系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纽带;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园地;塑造高校形象的窗口。”

一名专家提出,准确的“位置感”和明晰的“方向感”是一张报纸的灵魂和生命力。他以《飞行学院报》为例谈报纸定位:

在准确把握了飞行学院是全球最大、世界一流的飞行员培训基地;特色鲜明的民航工程技术大学;集产、学、研 “三位一体”的、走向世界的航空教育集团;具有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的政治大学四大特点基础上,报纸在办报思路上体现为“政治为先 以飞为主 安全至上”。在办报内容特点上体现为民航行业性强、专业跨度大、涵盖面宽。

“学校的特点和办报思路紧密结合,使人们拿到报纸不用看报头便可知道是《飞行学院报》。”他说。

与会者紧紧围绕高校校报如何凸显特征,造就强势媒体献计献策。他们认为,高校校报的定位决定了它的办报理念不同于一般专业媒体,而应具有鲜明的高校特色。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来看,高校校报在激烈的新闻传媒竞争中要站稳脚跟,成为高校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

与会者还饶有兴趣地点评了《院报》刊登的新闻和版面策划,对更好办报提出建议和意见。他们希望:

《院报》规划好自己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使这张报纸不仅要在行业学校内,也要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高校成为一张叫得响,拿得出的名片,成为四川高校校报的一个标杆;能够多走出校园实现“开放”办报,拓展高校校报发展空间,改变原有面向校内的办报方式,努力构建与兄弟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办报的新视野;在文化层面的报道上再深度化,在党建宣传报道上再有新突破。

会议还评选产生了2011年度四川省高校校报好新闻。

《院报》创刊600期 高校校报报人论报

新闻链接:《院报》600期

《院报》创刊600期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