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大学生记者团 小月 张婉梅 报道:2021年7月25日,“智联友道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传来喜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饶世杰同学负责的项目荣获全国三等奖。
饶世杰同学就是这样一位有梦、好学、爱拼、敢闯的青年人,从他身上散发的是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活力,释放的是民航学子凛然正气、奋发图强的能量。
饶世杰同学手捧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全国三等奖获奖证书
饶世杰同学是飞行技术学院飞行技术专业2019级本科生,担任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委员会主席。学习成绩优异,积极投身双创,已荣获双创竞赛国际级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5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
今年5月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刊载了来自全国100所高校的100名荣获“2019——2020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先进事迹,饶世杰同学成为全国唯一一位二年级本科生光荣上榜。
励志篇—仰望星空
“理想的高度决定生命的厚度”,这是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中的经典台词,饶世杰同学就是这样一位以蓝天为背景、以白云为高度的飞行学子。
他从小对万事万物抱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喜欢尝试新事物和接受新挑战。高中期间参加全国高中生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竞赛,斩获了5项省级及以上大奖。深入骨髓里的创新精神,这为今天他取得如此多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喜欢仰望星空的他,对夜空中璀璨的星光痴迷,这划过黑暗、勇往前行的飞机航行灯,一次又一次点燃了这位学子的梦想之路——蓝天报国。“希望将前沿知识、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交叉融合,为‘民航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热血青春”,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梦想。
2019年9月,他带着梦想来到中飞院,成为了飞行技术学院飞行技术专业的一名大一新生。入校后不久,他就受到党组织的感召,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勤学苦练、踏实工作,各方面优异的他,于今年七一前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百年大党的新鲜血液,将他的梦想进一步升华为“使命”。
勤学篇—脚踏实地
“强国先强己”,饶世杰同学志存高远、肩负重任,他深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需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去追梦。
每年10月,飞行技术学院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都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办新学员纳新宣讲会。2019年10月的一天,报告厅里座无虚席,饶同学与其他新生一同聆听了基地老师和学长们激情澎湃的演讲,此刻在他心中深埋了一颗双创的种子。
饶世杰同学学习“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
经过考核和选拔,他成为其中一份子。他珍惜机会、勤奋好学、严以律己,多尝试各类型课程,先后学习了“创新思维与方法”、“数学建模基础”、“机器人创新设计”等,在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程序设计、智能技术、创新方法等方面具备一定扎实的基础。
2020年五一节期间举行的第十七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这是他自入校以来首次带领团队出征。竞赛为期三天,需完成模型建立、程序编写、论文撰写与提交等环节。尽管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初次参赛的他,还是遇到数据来源困难、代码运行错误等各种问题。在关键时刻,他沉着冷静、潜心钻研、克服困难。最终,他和队友们旗开得胜,荣获了我校历史上参加该赛事的首个一等奖。一年后,他再次带领团队,蝉联了这一赛事的一等奖。
成功的路上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202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一个末奖都没有获得,这成为他不可磨灭的“痛”。“创新创业没有真正的失败,每一次失利,都是未来成功的能量累积”。他并没有认输,而是在哪里跌倒,顽强地在那里爬起来。通过参加一系列培训和训练营,他不断汲取知识和积攒经验,还开发了一套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刚刚落下帷幕,他带领团队所撰写的数学建模论文被四川省赛委会推荐参评全国一等奖,他第一次站在了高水平科创型竞赛之巅。
“学习的过程,总是枯燥的,因为它给人的是延时反馈。我最开始了解它、但对其认识还不深的时候,对它的感觉也是十分枯燥的。直到第一次拿奖、获得成功之后,才感觉到这份迟来的激动和兴奋。另外,在编写程序时,经常会出现小bug,接下来全神贯注解决问题后,也会很有成就感,算是给自己一个小激励。”这份快乐,正是他在创新性学习的无数次历练中、在冲破一次又一次困难中获得的成长。
“尽量在课堂上掌握好专业知识,课下的时间几乎都投入到数学建模、机器人这些方面研究了。”饶同学在总结自己的学习成绩时谦虚地说,“我的成绩只能说不错,算不上特别突出”。可是,正是这位埋头苦学、脚踏实地的学子,荣获了2019——2020学年度国家奖学金,并被学校推荐至教育部参评“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在全国几千所院校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一百名代表之一,事迹被刊登在2021年5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
奋斗篇—敢闯会创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深烙在了饶世杰同学的心里,并在双创实践的征程上越战越勇。保持清醒头脑的他,时刻警醒自己,“做一个有志的人,最先要做到的就是不甘现状、勇于改变、坚守初心”。
刚上大二,他就整装再出发,开始接受新挑战——智能机器人设计。
基地没有固定训练场地,只能在教学楼的空地上搭建临时场地用于训练。他和队友们在炎热的“秋老虎”天气下,在光线暗淡的实验环境中,坚持学习和刻苦训练。
2020年9月23至25日,青岛国际博览中心,第十三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来自国内外60多所高校的顶尖选手在这里同场竞技。
24日下午,工程组水中机器人协同竞技项目即将开始角逐。他和队友们在测试设备时,发现机器人的视觉传感器受水面反光的影响严重,一次又一次的测试失利,他和队友们开始心焦起来,经验不足的问题还是暴露无疑。“昨天提前到场调试时,我们就发现机器人硬件和程序没有原先训练时如鱼得水。虽然我们调试到晚上11点多钟,终于解决了关键问题,但可能是到了下午强光的新环境,机器人也有点小脾气。”饶同学乐观地这样说。
“实在不行就采用B计划”,队长林鹏飞果断决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个B计划是将视觉识别修改为红外识别的保守方案,他和队友们紧急改装机器和修改程序。虽然这一方案在传感器选用得分上不高,但具有稳定和精准识别效果,仍能略胜对手一筹,最终还是取得了该项目的冠军。
在竞赛中形成挑战困难的毅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是他和队友们在成长中收获的最大财富。“大学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成功的演练!”饶世杰的导师、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负责教师肖欢畅老师这样说。
“在‘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中,交通运输科技是重点支持且高速发展的领域,对智能交通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将会是开创性的,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这次参赛的经历,更加坚定了饶同学要向创新创业“深水区”进军的决心。
2021年新春刚过,他和队友们早早来到学校,开始研究设计深水机器人。深水机器人设计面临错综复杂的深水运行环境、功能交错的深水机器结构等问题,涵盖系统设计、运行技术、环境识别、特征识别、回收技术等方面内容的研究,以及机器制作、实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作为水中机器人队新任队长的他,既要肩负起项目管理和队员分工协调的职责,又要负责机器人运行技术与特征识别的程序设计、调试等工作。
饶世杰同学正在制作深水机器人
那段时间,他早上7点就到实验室开工,晚上11点才回寝室休息,一心扑在项目研究上。有时候,仅仅是为了解决机器人的一个转弯延迟问题,或识别吸附物的准确性问题,就会调试好几天。这正是对信心、耐心和恒心的磨练,一次又一次程序编写和调整、一次又一次下水实验测试,他都始终如一、斗志昂扬。终于,这机器像个懵懂无知的孩童,突然成长为活力焕发的少年,不再那么任性和淘气,能成功完成既定功能实现智能检测了。这是他最欣喜的时刻,这一时刻花费了他近两个月的时间。
项目被命名为“智能水下管道巡检与维护系统”,他和队友们决定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为此,他进一步研究相关前沿技术,对机器人进行改进和优化,并准备研究报告和竞赛项目书等材料。为了让评审专家更清晰了解系统原理,他仔细琢磨逻辑层次和系统结构之间的关系,花了好几天设计制作了四张系统原理图和逻辑分析图。
在校级选拔赛中,该项目获得评委的青睐,荣获本科生组一等奖,并被学校推荐参加全国赛网评。
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是首批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的高水平全国性竞赛,第十六届大赛由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主办,重庆交通大学、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院长分会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吸引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170多所高校推荐的1130件作品参加全国赛网评。全国网评专家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给出了89分的高分,成为我校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唯一两个项目之一。
全国总决赛于2021年7月24日至25日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与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交通运输专业领域的同学们同场竞技,饶同学说他还是有一点小激动的,特别是他所处的“水路运输与工程”和“航海技术”小组,简直是“制服诱惑”,除了来自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海员”们,还有一个“中飞院”的学开飞机的,瞬间吸引了评委们的目光,他的自信风貌、创新精神、应变能力都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赛共评出169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该项目最终荣获了全国三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竞赛的大奖。
饶同学不仅在智能水中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在无人机应用和智能物流等交通运输领域有一定的成绩。基于数学建模的功底,他研究森林防火无人机的配置问题,确保火情监控安全和高效,公开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英文学术论文入选民航飞行运行与计算机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CAFOCT 2021),将被EI检索。
他带领团队研究和设计了智能物流分拣机器人,该项目已入围2021年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挑战赛全国总决赛。该项目团队成员、飞行技术专业2020级黄子鸣同学说,“在备赛阶段,饶学长常跟我们分享他的参赛经验,并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引导我们,让团队在有限时间内处于最佳状态并快速成长。”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说,“要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必备内容,‘敢闯会创’应该成为新时代优秀卓越人才的必备素质。”饶世杰这位年轻人就是这样一位不断突破极限、创造“不可能”、“敢闯会创”的新时代青年的典范。
勤学篇—脚踏实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饶世杰同学把自己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形成了实践和行动,融入到团队建设、学生工作和社会奉献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将光和热带给了基地的每一位同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自从被推举为基地第四届学生委员会主席那刻起,他深知将肩负起引领广大学员参加创新创业培养的重任。他团结和带领学生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学术和文化活动,热心为学员们服务,方法创新、踏实肯干、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效应。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他精心组织和策划了“全国名师双创讲堂”六期活动,邀请了全国知名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教授做客讲堂,为师生们献上了一顿顿丰盛的双创学术大餐。他还担任了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演讲专场的主持人,第一次与著名教授在讲台上面对面,还是有不小的压力,不过正是这些向名师学习的机会造就了他向上的思维。
他负责筹划和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多项双创竞赛校级选拔赛,包括报名、宣传、决赛等工作,为全校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双创成果和才干的平台。
他还将“传帮带”这一准军事化管理的优良传统,应用到团队建设中来。以“导生”的角色,引领方向、陪伴成长,悉心帮助新学员解决技术困难和专业问题,深受学员和干部的拥护和喜爱。
“幸运的是,我能成为饶世杰同学的导师!”肖老师很骄傲地说,“很多时候,我也被他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创新创造的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追求梦想的胆魄而感动和自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这样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饶世杰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崇拜的学生!”。
饶世杰同学和他的导师肖欢畅老师在大赛现场
从2020年起,学校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其中飞行技术学院制定了“一二三四”创新创业教育总体目标,以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依托,建有一流课程、导师团队、实践平台、文化活动等基础内容,以及双创竞赛、双创项目、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特别是采用了“社团+双创”、“导师+导生+团队”、“课赛专创融合”的特色培养模式来培育双创人才。
饶世杰同学正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双创人才特色培养模式构建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学生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创新创业教育必将培养‘民航强国’建设事业的领军人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