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的责任是按程序规范操作”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05-08-25 05:22:27

蔡轶峰 29岁,上航最年轻的机长,毕业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时间5000多小时。

蔡轶峰说——

飞机的设施越来越先进了,飞机配备的设备、仪器都是三、四套多备份设置的,一套有问题,可以启动另一套,几套同时出问题,概率几乎是零。可以说,从飞机的先进性来说,无人驾驶也完全可以做到。飞机的安全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从人的因素来说,严格训练,严格管理,造就了一支技术好、作风好的飞行队伍。以上航来说,学校毕业,从副驾驶当到机长,不同机型的飞机要经历2700至4000多小时、6个阶段在座驾驶的训练。每个阶段的技术要求,教学重点都不一样,一个阶段结束,需经过公司评审委员会从技术、思想、作风、安全系数等方面进行评审,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考核是一丝不苟的,经过6个阶段的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机长。

管理也更加科学。公司开展“QAR”活动,为飞行安全建起了保障。“快速数字记录器”能如实地将整个飞行过程的飞行品质、技术要素、设备运行、各类数据进行实录,记录情况覆盖起降全过程,从走飞前到落地、关车,全程监控。所有数据资料经QAR室进行电脑分析,可以作出评价,指出飞行过程中操作优秀或失当、设备运行情况等,提出改进的举措,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飞行员也能通过电脑下载有关数据、图表,进行自我风险评估。

中国民航总局对限制飞行员工作小时有严格规定,公司已设计了“FOC排班系统”,对每个飞行员有日、周、月、年的记录,当飞行员飞行超时,排班系统就自动拒绝排班,以这一方式确保飞行员不超时工作绝对可靠。

在现有条件下,飞行安全已有很好保障,飞行过程是飞行员按程序操纵飞机,在特定的环境中,执行飞行任务的综合过程。飞行员责任是要一丝不苟地按规范、程序操作。比如飞行前,每次常规检查要严格按《飞机检查单》规定的内容,绕飞机一周,检查机身、舱门、机翼、有无损伤,液压燃油有没有渗漏,左右发动机是否异常,通讯、导航设备、灯光、雷达是否正常,起落架轮胎和轮毂有无明显损伤,胎面磨损情况等,一经发现问题,即要争分夺秒地抓紧解决。有的人把起飞和降落的13分钟称为“危险的13分钟”,其实,起飞和降落,只是飞行时操作多一些,飞机姿态变化大一些,现有的操作程序、规范完全能够确保安全。飞行员要戒备的是,思想上松懈和在无数次重复单调的动作而产生麻痹思想。对我们年轻机长,严格按程序、规范操作,这更是我们须臾不可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