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双雄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05-08-25 05:52:04

当一名“天之骄子”,驾驶着飞机自由自在地翱翔蓝天,的确是令人羡慕的事。但是,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和机长,却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许多艰辛和汗水。让我们一起走近两位优秀的波音737机长———南航湖北公司的陈和夏晴,去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前不久,第二届全国民航B737机型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在珠海隆重举行。来自国航、东航、南航等10家航空公司的30位年轻机长珠海“论剑”,看看谁才是B737机长中的“王中王”。经过英语、机型理论、模拟机术科的考核和综合知识竞赛,来自南航湖北公司的陈、夏晴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模拟机术科第一和全场总冠军奖。

陈,1974年出生于武汉。1995年毕业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南航湖北公司飞行员,B737机长,安全飞行近6000小时。

夏晴,1973年出生于武汉。1995年毕业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南航湖北公司飞行员,B737机长,安全飞行近6000小时。

1991年陈和夏晴同时参加武汉市招飞,从入围被安排同住一室那一刻起,命运就似乎注定他们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兄弟。不久,他俩双双收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1993年,他俩又幸运地从250多名学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民航首批40名留洋飞行学员之一。陈被派往澳大利亚航空学院进行为期10个月的深造;夏晴被送往英国牛津航空训练学校,开始了为期14个月的学习。1995年,他俩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毕业,双双来到南航湖北公司任职。之后又一起参加改装训练,一同当上B737机长。这对武汉小伙是南航湖北公司的“黄金搭档”。

当记者问及他俩捧杯的秘诀时,他们却讲起了与大赛无关的话题。

腼腆的夏晴,讲起他在英国学习时的一起“惊魂”事件:那是到英国一个多月后发生的事情。那天,担任主飞的夏晴与另一位中国同学执行牛津至考文垂的训练任务,驾驶的是PA28“勇士”小型飞机。去时很顺,但从考文垂返回时发生了意外。飞机起飞时,夏晴感到驾驶杆在抖动,由于是草地跑道,经验不足的夏晴他们认为是跑道不平所至,便继续飞行。飞机升空后,抖动加剧,把当时只有几个小时飞行经历和仅懂半拉子英语的他们“吓得够呛”。好在他们很快镇静下来,果断返航,安全迫降在考文垂机场。经查实,抖动是由于发动机部分火塞不点火所造成。这件事,夏晴一辈子都忘不了。飞行是高风险职业,没有良好的飞行技艺,就不能确保飞行万无一失。从此,他对飞行训练格外重视,尤其格外珍视模拟机训练,一有机会,就模拟一些特殊情况进行仿真飞行,锻炼出了高超的飞行技艺。

夏晴深有感触地说:飞行中的许多特殊情况,也许一辈子都遇不到。但通过模拟训练后,一旦遇上,由于有曾经“碰”到的经历,处理起来信心就足,胜的机会就大。去年,在当见习机长时,夏晴就凭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飞行技艺,成功地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事故。当天,他执行从武汉至香港的飞行任务。飞机升空不久,他发现一台发动机漏油,就立即将发动机保持在慢车状态,沉着地驾机返回武汉机场。这是夏晴飞行生涯中遇到的第二个特殊情况。这是一起远比第一次危险的事,但夏晴没有一丝的惊慌。

“不管你今后飞什么飞机,为哪个航空公司飞,你都要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中国民航与世界民航的差距,将靠你们这代人来缩短。”陈说,这是6年前澳大利亚航空学院一位普通教员、自己的师傅对他的毕业赠言。6年来,这两句话一直在激励和鼓舞着他。

当记者请他俩就中国民航与外国民航的差距发表看法时。他俩一致认为,差距主要在训练设施及手段和人员综合素质上。单从飞行员个人技能上看,中国飞行员与外国飞行员比毫不逊色。

陈告诉记者:比如机组驾驶舱资源管理这一先进模式,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已广泛兴起了,在我国却是近几年的事,飞行学院两年前才开设这一课程。实践证明,机组驾驶舱资源管理是飞行安全的重要保证。对飞机而言,飞行员不仅仅是操纵者,更是这一高科技产品的管理者,尤其对机长来讲,更是如此。机长是执行飞行任务的指挥者,除自己飞好外,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便是做好机组其他人员的分工协调工作,发掘机组成员的潜能,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调整心态,树立信心;还有重要的一条是,鼓励机组成员勇于指出和纠正机长的不足和错误。人无完人,错误谁都会出,哪怕是低级错误,但重要的是要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机组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机组,才能正确处置任何突发情况。

陈还认为,当好一个机长,既要有一定领导艺术,更要有丰富的知识。除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外,还要有一定的气象、心理、空气动力、发动机、行为管理、法规等知识。尤其是法规知识,特别重要。陈对此有深刻的体会:航空公司的飞行都是商业飞行。商业运作中,像飞国际航班时,就有可能涉及到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机长就有必要用法律保护飞机的正常运行,保护航空公司和旅客的利益。

原来,当个机长可是件不简单的事儿。

“条件允许,我们会一直飞下去!”当记者问及他们今后的打算时,俩人异口同声地答道:飞行是个神圣的职业。每次坐在驾驶舱,精神

就会为之一振,那是让人不知疲倦的职业。因为,每一次飞行都是新的挑战———与“天(天气)斗、地(地面障碍物)斗、人(人为差错)斗”。他们不仅说话如出一辙,就连在下榻的房间床头柜上的摆设都一样———同是自己女儿的彩照。真够默契的。

厚积薄发。他俩凭着对飞行执著的追求,练就一副过硬的本领,今天,他俩终于站在了高高的领奖台上,夺得模拟机术科目单项第一和总分第一的佳绩。好样的,蓝天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