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机场首次试飞成功 跑道四方向均已测试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05-08-26 05:12:21

400毫米的煤气管道,该煤气管道的建设使新机场周边的地区也将受益,能早日用上清洁的管道煤气。据介绍,市煤气公司今年将抓好“四大重点工程”的建设,即天然气利用工程、新机场混气站工程、大学城煤气工程、南沙煤气工程四大工程的建设。新机场混气站建设项目投入1100多万元。 试飞四问 波音777担重任原因多

问:为何选早晚两段时间试飞?

据有关专家介绍,虽然这次试飞的意义特殊,但也不能影响到其他正常的航班。为减少与珠三角其他机场的航班冲突,因此选择航班相对较少的早、晚时段。同时,选择这两个时段,一个能测试到早上日出时新机场的飞行条件,另一个是测试夜航条件,包括灯光、地面设备等。

问:早晚试飞测试项目有何不同?

参与这次试飞任务的飞行员介绍道,两次试飞所侧重测试的项目并不完全一样。白天的试飞比较复杂,飞行的时间长,所做的盲降比较多。机组所完成的试飞科目包括检测导航台、盲降系统的精确度、起落航线设计的合理性、机场周边地形、通话频道清晰度、跑道和滑行道道面情况,进近引导灯光等方面。而晚上试飞所测试的项目则相对简单,主要检验机场导航灯光的颜色、亮度等。

问:为何试飞“钟情”777?

南航表示,波音777飞机是民航界技术最先进、世界上最大的双发喷气飞机,对机场、跑道以及灯光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可以从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来全面检测新机场先进的地面保障和空中导航设备。而且,南航拥有10架777客机,就停在广州基地,调动和航班调配上也比较方便。

问:试飞飞机为何不真“喝”油?

机场迁建供油工程指挥部解释,目前新机场的航油管道仍在试运行阶段,正在用油清洗输送油料的管线,因此,目前管线里的航油质量并未达到使用标准,还不能作为飞机的“食品”。所以,试飞飞机只能在老机场出发时,就把回程的“粮食”也带上。航油系统的试运转将在6月18日完毕。

“双机长”为试飞上了双保险

南航接到这次试飞任务后,挑选了最好的机组、最好的飞机。为了保证此次试飞圆满成功,南航精心选派了飞行部777机队经理王世山和南航首届“十佳”飞行员刘建为“双机长”执飞该次试飞任务,他们均拥有1万多公里的安全飞行纪录。甚至连副驾驶也特意挑选具备昼夜复杂气象条件飞行资格,并安全飞行3000多小时的骨干飞行员。

除此之外,南航和机场还首次“互派指挥人员”:南航派出飞行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得力飞行员登上新机场塔台协助飞行指挥,中南空管局则派出管制员登上航班负责全程监控。飞机上还有民航总局几名专家,因为此次试飞活动最终必须通过民航总局的认证。

试飞机组在试飞前还做足了功课,比如参与试飞方案研讨会,就试飞方案、资料准备、培训等情况进行了讨论,该试飞方案最终上报中南管理局。试飞机组还进行了资料准备,特殊情况的处置预案等准备工作。在试飞前一天,试飞验证机组特意到新机场,认真考察了东、西跑道,熟悉116廊桥,并登上塔台仔细了解跑道的灯光,熟悉地面行车路线和各种进离场程序等。考察完毕,相关部门又开会再次讨论试飞科目、试飞航路,机组就试飞科目进行了分工配合,密切合作。本报记者 陈永华

试飞花絮

飞机牵引车昨晨就位 价值480万元,用于将降落的飞机拖到主要跑道

本报讯(记者 幸琦昕) 昨天凌晨,为新白云机场试飞搬运的南航最重要、价格最昂贵的设备T700飞机牵引机,顺利地从旧白云机场运抵新白云机场,历时3个多小时。

据了解,T700飞机牵引车是南航最重要、价格最昂贵的设备,重48吨,体积9033mm×2997mm×1626mm,折合为人民币480万元,该牵引机曾经用来拖最大的运载广州地铁到穗的空中客机,该牵引机一般用于在飞机降落后将其拖到主要的跑道。

这台巨大牵引车,单是车轮就有一个人高。工作人员要用4条比手臂还粗的钢缆才能将牵引车像“包粽子”一样捆起来。起吊的时候将用两条钢丝绳将牵引车兜底吊起,在设备底部放置胶垫,防止设备碰撞损伤。虽然整个过程复杂而且难度很高,但只需6名高级技师、高级起重工便顺利地完成了整个过程。用来搬运牵引车的大型超薄平板车,车长9米,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伸缩。这辆大型超薄平板车曾参加香港新机场搬迁。 €[1]

波音777“赶场”试飞

为了配合这次试飞,南航对昨天的部分航班进行了调整。而且,执行试飞任务的飞机,在早上试飞结束后,还要“赶场”飞到北京,下午从北京回来后,再参加晚上的试飞任务。

英雄中队严守新机场

昨日,为保证新机场试飞日顺利,机场加强了守卫工作,不仅“闲杂人员”一律免进,“内部人员”也要凭专用标志才能进场。

机场白天有一个自卫哨,一个礼兵哨。晚上加带班员哨位很多,哨兵间隔在五六百米左右,分布在东一指廊等各个位置。守卫很严,除执勤人员外,其他人员要经过严格把关才能准入。据了解,新机场守卫工作仍由守卫老白云机场的武警一支队被称为“马口灭火英雄中队”的四中队肩负。

本报记者 江蔚然 实习生 谢振华 通讯员 夏国君

村民记者“包围”新机场

昨日的试飞吸引了众多的“观摩者”:附近村民,远道而来的爱好者,还有早早赶来“霸位”的各路记者。

机场附近的村民起初并不知道昨日试飞的事,他们一早看到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们十分好奇,一打听才知有“大事”发生,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机场旁聚集了越来越多看飞机的村民,加上事先得知消息专程前来看试飞的爱好者,整个机场很快被人“包围”了。就连农家的看门狼狗也跑到楼房的阳台凑热闹,一看到飞机经过,就“汪汪”地叫过不停,仿佛是为试飞欢呼。

撰文 本报记者 陈永华 王丽凤 通讯员 李强 史伟宗 正祥 韩波 张优

本报记者 冯今宁 黄亦民 萧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