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征集的航空发烧友昨日梦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昨日,飞机过100岁生日,位于广汉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成为各大媒体瞩目的焦点,而本报与飞行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人类航空百年·圆梦蓝天”的活动更是其中的亮点。本报征集的15名航空发烧友和安县、温江造飞机的曹正书、周尚元汇聚在广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圆了自己的飞天梦。
追星:路奶奶给我签个名上午9时,我国第一代女飞行员路惠芳神采奕奕走进本报与飞行学院联合举行的“梦圆蓝天”座谈会现场,现场立刻沸腾了。新闻记者的“长枪短炮”一齐聚焦,发烧友纷纷上前要和路奶奶合影并签名留念。路奶奶翻出带来的珍贵的历史照片告诉大家(上图),“这是第一代女飞行员1952年三八节那天飞行后,朱总司令员接见我们的照片”,大家纷纷上前一睹为快。
78岁的空军战斗英雄陈海全也被大家包围了,这位空军战斗英雄在朝鲜战场上身负重伤后,仍然飞行了近40年。
座谈会结束后,路惠芳、陈海全、航空史专家陈应明、中国第一批本科女飞行员刘晓琳、张漫绿,两名首批藏族飞行员立刻成了发烧友们和各大媒体追逐的对象,大家纷纷找心中的偶像签名、合影留念,其热烈程度不亚于追星。
相会:四老人紧紧握住手11时许,我国航模第一人陈应明来到现场,见到路惠芳和陈海全,陈老快步走上前,将两位老人紧紧拉在一起,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了不起,广汉机场了不起!二战中,我们很多飞机就是从这里起飞攻击日军的。”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握手相贺(上图),发烧友们欢呼不已。
陈应明老先生说,广汉有亚洲最大的蓝天大学,机场历史悠久,应该建立一个航空博物馆。据了解,位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航空教育基地已经挂牌,广汉有关方面将以这个基地为核心筹建航空博物馆。
昨日下午3时许,在位于广汉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机场上,举行了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揭牌仪式,飞行学院学生、广汉二中学生和航空发烧友们一起见证了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
紧张:“女飞人”护航发烧友
下午4时许,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专门抽调了一架运七教练机、两架西门诺尔教练机供大家体验飞行。航空发烧友们沸腾了,60多岁的曹正书大爷不停地问:“我们什么时间才能上飞机?”
由于大多数人是第一次乘坐飞机,有的人不免紧张。为让大家放松,飞行学院专门将刘晓琳等5名中国首批本科女飞行学员派上机陪大家翱翔蓝天。
轻松:曹大爷不断打总结
16时20分,两列保卫人员列队护送大家登机。这时候,曹大爷显得十分激动,而周尚元略微有些紧张。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运七在跑道上飞速滑行,很快腾空而起。大地在脚下掠过,房屋渐渐远去。面对机舱内十多名记者的长枪短炮,曹大爷突然说了一句:“感觉很好,像坐船一样。”周尚元则承认,他有些不适应。
运七在广汉上空翱翔,气流袭来,机身略微有些颠簸,曹大爷再次感叹:“飞机也像船一样,越大越平稳。飞机的速度是不变的,遇到一坨流动的空气飞机就会颠簸……”他还不断强调:“我感觉很好,很好。”他总结道,自己4000元造的飞机不能上天是因为动力太小,速度太慢,另一个致命因素就是没有跑道。
就在曹大爷不断总结经验的时候,曾深为一段航空恋情所困的黄小姐出现了晕机反应。而其他发烧友们则紧紧贴着舷窗,从空中俯瞰家园。也许是飞行员飞得太平稳,很少出现大幅颠簸,我们担心的尖叫声没有出现。
心愿:土飞机后年一定上天
约20分钟后,飞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过了一把飞天瘾,曹大爷特别自豪。出机舱时,他和周尚元都摆足了明星派头,向所有的记者挥挥手,尽情满足大家的采访和拍照要求。
曹大爷说,我的飞机明年还不能上天,但后年一定要上天。他的理由是,儿子、儿媳都已经回来了,我要安心造飞机了。
“发烧友”对话飞行员
昨日上午座谈会上,“发烧友”们就关心的问题纷纷向资深飞行员们发问———“发烧友”问(下省):我是社会青年,可不可以考飞行员?
飞行员答(下省):不能进入飞行技术系像大学生那样专业学习,但可以拿私人飞照。
问:我是个专业服装设计师,能不能学开飞机呀?
答:只要身体合格都可学开飞机,不受职业性别限制。
问:飞行学院是不是每个专业体检要求都那么高?
答:地面后勤等专业对身体要求低些,飞行专业要求确实很高。
问:飞机能不能像汽车这样普及?
答:可能很难,但飞机将会进入一些家庭。
问:飞行员天天都在天上飞,累不累?
答:不累,现代飞机都是高科技产品,驾驶飞机很轻松。
造“土飞机”的两兄弟首乘真飞机
广汉机场昨日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两位多年来一直痴迷制造自己的飞机的农民———安县60多岁的农民曹正书和温江40多岁的
农民周尚元首次相逢并乘坐飞机遨游天空,他们成为当日媒体超强聚焦的航空明星。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以极高的礼遇接待了这两位“同行”。当两位痴迷飞行的农民与路惠芳、陈应明、陈海全等航空名人的手紧握在一起时,大家久久没有分开。周尚元最遗憾的是自己的飞机老被摔坏。曹正书说,他几年前开始造飞机,但一直没有飞起来,原因是没有跑道。还有,他不识字,读资料要靠人家给他念。
下午4时许,曹正书、周尚元进入机场候机。面对资格的飞机,曹正书翻来覆去只有几句话:“我的飞机能上天。现在没有上天,是没有跑道,翅膀还有一点问题。真飞机好。”但他也反省自己的飞机翅膀“实在有些单薄”。而周尚元则感叹自己的飞机实在脆弱,试飞一次摔坏一次。两个造飞机的人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相互交流心得。
曹正书、周尚元登机后,并排坐在前排位置,两人立即被6台摄像机、5台照相机包围,所有的人都想记录下两个“造飞机”的人首次乘坐飞机的反应。运七教练机起飞后,曹正书看着窗外神情自若,周尚元略有些紧张。几分钟后,当飞机在1000米高空盘旋时,曹正书估计道:“有30多米高吧,我的飞机不能飞这么高。”周尚元立即纠正:“有一百多米高哦。”两种说法很快被旁人纠正:不止这么点高度。
体验飞行后,曹正书说,自己的飞机大有前途,因为农村的老人们都没有坐过飞机,都想飞一把。他还认为,自己的飞机翅膀在上面,应该很平稳,播撒农药、甚至是勘探矿产都有很大的用途。他表示,当务之急是加大飞机的动力并修建好跑道。
飞行结束,曹正书急着返回安县家里,他说,来自上海和北京的电视媒体正在家里等他。
学开飞机比学开汽车容易
“学开飞机比学开汽车还容易!”昨日座谈会上,飞行专家给航空发烧友的回答让人兴奋不已。
飞了35年的飞行师谢国权说,空中道路资源非常丰富,学开飞机可以在特定领域自由飞翔,不像汽车那样必须在固定路面行驶,同汽车相比,飞机的安全性和自由度高得多。谢国权介绍说,他18岁学开飞机,19岁就当上飞行教员,飞机开得顺手,可学开汽车却费了很大功夫。47岁时他进驾校学了一个月,毕业后不敢一个人上路,要夫人在旁边陪着。第一次驾车进广汉城时,他心里老是想:地上人咋这么多,空中好清静哦!
据民航总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持有私人飞行驾照的人数已超过200人,私企老板、普通工人和在校大学生都有,他们痴迷于飞天梦想,积攒资金来到“航空发烧友”俱乐部或者飞行学院,学习、体验驾驶小型飞机、直升机、动力伞和飞艇的乐趣。在中国民航学院,8至10万元就可以通过商用飞机的驾驶培训。本组报道由记者龙灿苏定伟采写摄影王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