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院就业双选季:民航少年强 桃李满天上 中国民航新闻网
本网讯 雷凌航 摄影报道:
9月中旬开始,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等先后在我校展开空中乘务员、安全员招聘活动。2013届毕业生就业双选季拉开大幕,3303名毕业生整装待发;
进入10月,深圳航空、海南航空、工商银行等企业陆续举行校园宣讲会,航空工程学院、运输管理学院部分毕业生完成签约。民航为主、多领域拓展的就业促进体系初显成效;
10月25日,学校与民航局空管局联合启动“2013届毕业生空管系统管制员招聘会”,580多名空管学生迎接竞争的检阅,就业季迎来双选高峰。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辟职业生涯的新航线”,一方面是“千里马”的追求与愿望;
“我们很期待,看到90后学子成长为民航的栋梁!”,一方面是“伯乐”们的期望值。
推动两者双赢的任务理所应当由学校来承担。14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6个研究生方向,年招生规模超过3000人。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又将去向何处?飞院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和目标是什么?
“飞行学院是民航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摇篮,主渠道”。
多点开花 “连续5年,学生整体就业率保持90%以上”
“飞行学院已成为培养我国空中交通管制人才的重要基地。据统计,近年来学校每年向全国民航空管系统输送300余名毕业生,占据了新进管制员数量的半壁江山。”在25日举行的空管系统管制员招聘会上,民航局空管局人力资源部部长金庆昕表示。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建设、发展不仅为飞院学科体系构建提供支柱,其育人质量也成为飞院人才品牌的核心组成。
纵观当前的民航人才格局,飞行学员供不应求,空管、机务、乘务专业不断完善梯队式建设,经营管理队伍正在专业化。颇具“小民航”风格的飞行学院,迅速顺应并把握这一趋势。
每学期开学后,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就成为了行政机关最忙碌的部门之一。对接招聘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协助校园宣讲会、办理协议签约、拓展用人渠道……2011年,就业指导中心累计发布招聘信息1000余条,举行专场招聘会193场,进校单位数量超过270家。“不仅在校园里‘引进来’,我们还利用寒暑假‘走出去’,了解毕业生入职后的工作表现,与更多的单位接触交流,建立长期合作的用人关系。对于学校,学生就是最好的产品”,学生处处长郑建江仍然思考着就业多渠道发展的路径。
管制员招聘会举行的当天,计算机学院的大四学生李喜生刚从实习单位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返回。通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的就业实习基地,李喜生成为了首批获得单位offer的幸运儿之一。学生处的就业实习基地联系目录上,50多家单位涉及民航及地方多领域,岗位需求涵盖学校所有专业。
时间回溯2008年,世界著名的调查公司盖洛普联合麦可思咨询、零点调查集团发布“200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这份由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的调研中,我校在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就业能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五位。从彼时起,连续五年,我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均保持92%左右。其中,进入民航系统就业的应届生比例稳定在85%以上。
服务民航,贴近民航;扩大能力,进军高端。民航人才“国家队”的发展思路清晰而长远。
一纸协议 “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
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上世纪90年代高校扩招的负面效应迅速显现——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新形势新挑战,飞行学院科学判断,开始应势而变的主动作为。
一张就业协议,关系学生、学校、单位三方;成千上万名毕业生的就业,则关系千家万户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天之骄子的前程,更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与支持,成为提高学校办学实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的重要举措”,党委副书记解根怀对毕业生就业有着深刻的理解。
2009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推进就业的“一把手”工程、“全员参与”计划深入实施——至上而下看,即是就业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抓,总体负责;分管党委副书记主要抓,全面负责;学生处牵头抓,具体负责;二级学院领导着重抓,直接负责。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关注学生成长,直接推动学生充分就业。
——每学年定期进行在校学生职业倾向调研和面向用人单位的市场调查。调研报告不仅成为学生处把握就业动态的逻辑依据,也被各用人单位采纳,成为公司机构加强雇主品牌建设的参考。
——《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面试技巧与摸拟面试》、《走好人生第一步》等就业指导课程、教案从老师们的科研项目走进同学们的视野,成为受追捧度颇高的选修课。
——“以实践提能力,以基地带就业”。外派教师授课、实习点考试、师生共同参加培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安检、空保等专业走上 “订单”、“定向”式培养。
——校团委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站。民航西南管理局团委、国航西南分公司飞行五大队先后走进我校,对接行业的平台作用引领更多的同学志献民航。
……
从课堂到网络,从学校到公司,大学“民生工程”的积极效应逐步从象牙塔内部延伸到社会。而这项永久性工程的根基必须是以生为本。每一名雏鹰,从他进入母校的那天起,从未离开过“飞行摇篮”的关爱。已经毕业的2012届毕业生中,曾有少数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前往单位实习、面试的车旅费,遭遇短暂的“就业难”。学校拿出专项帮扶资金,帮助他们走上了爱岗敬业、报效桑梓的新阶段。
“就业工作专业化、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双选的舞台上,毕业生是主角;但每一名学子签约工作、奔赴前程的背后,是许许多多老师的付出与努力。
面对双选 “有实力更有自信!”
“90%的民航飞行员、70%的民航管理干部出自飞行学院。‘专业+技能+外语’的民航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行业标杆”;
“空管系统历届管制员技能大赛,飞行学院的毕业生屡屡获奖,充分说明学校较高的办学质量。民航空管局将进一步推进与学院的合作”;
“飞院的毕业生学习能力强,岗位作风优良,并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总结,具有主动、创新的精神”;
……
人才数量的积累,来源于学校深厚的育人传统和积淀;人才质量的飞跃,更反映出飞院的办学特色与水准。民航局空管局将今年的管制员招聘工作选定在我校首站启动,标志着空管系统与飞院在空管人才培养上的合作更加深入。
“学校的校名开头即是‘中国’,因此我们的学生也要有成为民航国家队队员的定位!”10月24日,管制员招聘会前一晚。熄灯号拉响后,A栋空管学院学生宿舍楼没能像往常一样进入睡眠状态。同学们打着手电筒整理简历,翻看资料,相互提问。他们想用最充分的准备,接受行业的选拔。
25日下午,我们遇见了多次来校招聘的湖北空管分局局长施炎林。谈及已经结束的面试,他对飞院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表扬:“专业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能够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划。90后,有实力更有自信。”
应聘指南 “看三点”、“过三关”、“练三力”
学生记者团分组观察了空管、机务、空乘、运管等专业的多场招聘会。尽管人才选拔侧重点有所差异,但仍表现出一定的整体性规律。归纳起来:
简历筛选“三大看点”——看成绩、看英语等级,看个人优势、实践经验;
笔试面试“过三关”——英语听说第一关,专业技能第二关,沟通协作第三关;
整体考察“三角力”——工作专注力、处事应变力、逻辑思维力。
“尽管处于素质教育阶段,但专业成绩、英语等级、获奖证书等,恰恰是能衡量个体综合能力的基本要素。因此,在简历筛选时,公司往往会在可以量化的分数、等级方面设置统一的门槛”,四川机场集团的一名人力资源主管作为“校友”,向学弟学妹们给出了提示。
从招聘流程来看,空管、机务等技术类岗位偏重于采取笔试、机试测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乘务、营销、行政管理等岗位倾向于通过无领导小组面试、性格测试等途径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事应变能力。其中,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必须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
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各大航空公司、机场集团乃至民航产业链相关单位,对跨国业务和国际性市场的开辟进度明显加快。反映到应届毕业生人才储备方面,用人单位必然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多语种交流的评价标准。
“学姐,加油!”、“学长,给力!”,走进招聘会时,大四的毕业生们收到了来自学弟学妹的祝福。更多的“准毕业生”暗暗蓄力,等待着圆梦蓝天的精彩。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雏鹰”们,在双选的进程中写下“桃李满天上”的盛景。

学校与民航局空管局联合举行空管系统管制员招聘会

毕业生们用实力与自信,迎接竞争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