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王腾 报道:日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遂宁机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浓烟滚滚的模拟事故现场,各救援单元响应迅速、指令清晰、协同有序,应急指挥的决策力和一线人员的执行力在此刻高度融合。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民航安全链条上关键一环的实战化淬炼——它深刻诠释着一个核心命题:安全绝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千锤百炼中锻造出来的。
练以铸魂
将安全基因融入职业本能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这一理念深植于每一位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中。这不是仅靠书本理论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反复、沉浸式的训练内化为职业本能。作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飞院此次开展的演练正是安全“铸魂工程”的生动实践。
当参演人员身处模拟的驾驶舱险境或紧急撤离现场时,每一次果断处置、每一次标准喊话都在将抽象规章转化为肌肉记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中飞院通过逼真情景中的千锤百炼,将“安全第一”从纸面口号融入职业基因。近10年来,中飞院事故万时率为0.003,征候万时率为0.075,保持着全球领先的安全水平,2013年和2020年两度获得“飞行训练安全五星奖”。
练以砺器
磨砺体系韧性的“压力测试场”
安全不是个体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复杂系统精密协作的产物。中飞院在遂宁机场的这场综合演练,其核心价值在于成为检验应急响应体系韧性的“压力测试场”。
在演练过程中,从指挥中枢的高效决策到一线单元的无缝协同,从信息链路的实时畅通到关键资源的精准投送,每个环节都在高压下暴露出潜在堵点和断点。中飞院将“查找身边安全隐患”行动从日常岗位延伸至演练战场,在模拟险情中主动设置障碍点和信息盲区,促使参演人员和指挥员抽丝剥茧,辨识那些隐藏在顺畅流程下的脆弱环节。这种基于场景的隐患辨识,让查找安全隐患更具针对性和穿透力,也为后续消除隐患提供了精准靶向。
练以谋远
构筑“快、准、精”的主动安全屏障
应急演练是构筑主动安全屏障不可或缺的“淬炼场”。其核心精髓在于“及时、准确、高效”——信息的精准获取、态势的准确研判、响应的快速协同。
在演练设定的场景压力下,检验信息链能否环环相扣,实现关键信息的敏捷流转;检验决策中枢能否精准判断,准确研判态势并果断求得最优解;检验行动单元能否迅速响应、高效协同,用最快的速度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一“淬炼场”更是能力和预案的双重“熔炉”。
演练是技能“磨刀石”,淬炼人员临机决断的真功夫,磨砺协同处置的本领;是流程“润滑剂”,倒逼预案直面模拟考验。复盘更是让每一条暴露的流程缝隙、每一次暴露的协同迟滞、每一个暴露的决策信息盲区都成为完善安全体系、堵塞预防漏洞的宝贵财富。
演练的深远目的是将“及时、准确、高效”的应急能力深植机构运行体系。在高强度模拟中提前暴露、预判、化解各类潜在衍生风险,消解隐患,筑牢安全屏障,最终实现“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目标。
练以固本
熔铸行业安全文化的持久动能
中飞院的演练,其影响力远超校园范畴。作为民航人才的核心培养基地,学院所锻造的安全理念、标准和习惯将通过一批批毕业生融入整个行业。当严谨的训练文化成为中飞院的鲜明特色时,它便在源头为行业安全文化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基因。
这种文化强调安全非一日之功,它依靠每一次演练中对细节的苛求、对流程的较真、对责任的坚守而沉淀。当“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当“会应急”成为面对突发事件不假思索的本能反应时,一种“人人都是安全最后防线”的深层文化认同便会逐渐形成,从而不断推动从业人员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夯实安全基础,助力擘画更高水平民航安全的宏伟蓝图。
中飞院的这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其价值远不止于当日的成功。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民航安全“练为战、练即战”的核心逻辑;它也是一座熔炉,将安全意识、系统韧性、预防机制和文化基因熔铸为保障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安全之路唯有以“练”为笔、以“战”为尺,持续精进,方能筑牢万米高空的永恒信条——安全不是终点站,而是依靠千锤百炼方能守护的持续进程。(本文刊登于《中国民航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