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杜雨洲 报道:4月19日,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主办、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协办的低空交通人才与技术发展论坛在成都东部新区举行。此次论坛以“融合·创新·协同”为主题,聚焦低空交通管理、技术发展、人才培养与政策协同等议题,汇聚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空管系统及企业的百余名专家代表,共同探讨新时代低空交通的变革与未来。原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司长刘锋,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全球低空经济论坛秘书长罗军,中飞院副院长唐庆如等出席论坛。期间,专家学者还就中飞院即将申报的“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把脉问诊。
我国低空空域资源丰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广阔,但如何实现低空交通的科学规划、有效管控和高效运行,一直是民航管理与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课题。为此,唐庆如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此次论坛将有助于汇集全国低空空域研究领域的智慧和资源,共同分享前沿技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构建统一、智能、协同的低空交通管控与服务平台,为国家低空经济发展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积极投入低空经济国家战略,为社会各界系统性输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军在致辞中呼吁各方携手,充分利用中飞院的教育资源,共同推动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论坛分为低空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低空交通管理探索、低空运行管理技术三个议题。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中飞院航空安全首席教授周允基作主旨报告。
刘锋、罗军和来自民航二所北斗公司、四川九洲空管公司、中飞院等单位以及学院校友在内的8位专家围绕低空经济空中交通管理相关议题进行分享,内容涵盖建设思路、热点难点问题解读、安全技术实践、商业模式创新、全国低空交通网络规划布局、民用无人机监管体系构建和低空交通人才培养等多个方向。
此外,论坛还举办了“低空交通人才与产教融合发展”“低空交通管理与技术安全健康发展”圆桌会议。与会专家就低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及产教融合路径等展开了深入探讨。
当天,论坛还在中飞院天府校区举办了低空交通人才专场双选会,招聘岗位涵盖航务运营、飞行程序设计、机务维修、科研助理等。
据悉,中飞院培养了万余名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约占全国空管人才的一半。学院还依托自身优势,在全国率先开设无人机本科专业,牵头成立全国无人机创新人才培养联盟,并深度参与全国首批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今年3月,中飞院联合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成立的“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日前,学院还与成都东部新区共建低空人才培训中心,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低空人才培养基地,助力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