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十万里长空 擘画低空经济新篇——中飞院自贡训练基地飞行训练10万小时的实践启示
发布人:杜雨洲   发表时间:2025-03-27

本网讯 王腾 俞丁畅 报道:今年3月,学院自贡训练基地(以下简称“自贡基地”)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安全飞行突破10万小时大关。这一里程碑不仅刷新了学院基地训练的新纪录,更成为我国飞行训练体系创新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折射出学院在复杂空域环境下的战略智慧与责任担当。作为自贡基地的直接建设者与管理者,中飞院以“分院+”战略为引领,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与校地协同,将这片曾经偏居西南的通用机场,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空域改革与飞行安全管理的示范高地。

近日,自贡训练基地安全保障飞行训练10万小时暨运行保障机制研讨会在自贡机场召开,总结基地安全运行5年多来在飞行训练组织、空域融合运行、机务维修维护、异地各类保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化“分院+”战略,助力学院“十五五”规划制定。研讨会期间,自贡市贡井区委书记张洪涛和中飞院副院长马建新为“中飞院低空经济卓越人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自贡适航审定服务中心”揭牌。研讨会上,自贡航空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熊伟、中飞院副院长马建新、中飞院新津分院党委书记吕少英等领导共同表示自贡基地的成功经验,是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全景式展示低空经济形态的典范。

以战略引领,破解飞行训练“天花板”。回首往昔,自贡基地的诞生,源于中飞院对国内飞行训练需求的深远考量。面对“飞不起来、飞不出去”的困境,2016年,学院党委以战略眼光布局“分院+”模式。同年,学院与自贡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两年后,学院在自贡机场开启转场飞行训练。2019年自贡基地正式挂牌时,中飞院便为其设定了“十四五”目标:贡献本场飞行10万小时、保障转场3万架次以上。在面对初期驻场飞机不足、训练资源紧张的困境,新津分院通过优化“驻训模式”与“同步运行”机制,既缓解了新津本场资源压力,又激活了自贡机场的潜能。如今,这一目标不仅提前达成,更保持连年增长的势态,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韧性。这种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学院党委对战略定力的坚持。

以管理赋能,锻造低空安全运行“中国标准”。在自贡基地的安全飞行实践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应对复杂空域环境的创新实践。作为全国首个纳入低空改革试点的通用机场,自贡凤鸣机场同时承担有人机、无人机同场运行任务,空域活动从“低慢小”无人机到高空高速工业级无人机全覆盖,空域管理难度堪称全国(通用机场)之最。面对这一挑战,中飞院以“两个绝对安全”为准则,构建“三层防护网”:以制度先行,制定《空域保障细则》《应急处置预案》等规范,与驻场单位建立协同机制,实现空域资源动态调配;以技术赋能,在全国首创运用移动5G和航空ADS-B技术,实现低空飞行的实时监控、精准定位和高效管理,开发出《有人机和无人机融合运行管制指挥模拟软件》《有人机和无人机融合运行空中交通管制辅助系统》等软硬件进行辅助管理;以文化铸魂,传承“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九字经教风,将作风建设贯穿飞行训练全过程,确保“规章底线”不可逾越。这种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模式,不仅保障了飞行安全,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以科技创新,驱动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自贡融合”。自贡基地的另一个突破性贡献,源于其在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运行领域的开创性探索。在川协5号空域这一全国最复杂协同空域中,基地驻训师生以“无先例可循”的勇气,探索出双跑道混合运行、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运行等创新路径。2020年,自贡获批全国首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中飞院与自贡航空产业园联合成立全国首个“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项目研究室”,开创“隔离运行、动态调配;有限融合、确保安全”模式。实现了全国复杂程度最高、驻场飞机规模最大、涵盖“大中小轻微”所有无人机类型的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目前累计保障了各类航空器安全飞行作业22万余架次、近12万小时。2022年,学院与自贡市联合成立“支线物流无人机安全运行联合实验室”,以科研进行反哺,为无人机运行管理提供实证数据。这种融合运行不仅提升了空域利用率,更为物流无人机商业化运营铺平了道路。2023年,中飞院与四川省低空办签署《共同推进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框架协议》,全域深度参与四川省低空空域改革,为进一步拓展飞行训练空域、探索低空改革的中飞院方案、服务国家低空经济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民航西南局副局长徐东毅调研时指出,中飞院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在双跑道运行、协同空域管理等领域的实践,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校地协同,开创共建共赢的“产业生态链”。这五年,中飞院提供飞行、空管等专业人才和科研团队,地方政府配套政策与基础设施,形成“技术+资本”互补格局,让资源进行共享。自贡机场成为中航无人机、腾盾科技等30余家企业的飞行试验场和生产基地,推动“有人机-无人机-通航运输”产业链整合,实现了产业孵化。学院探索出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方案及运行标准,成为地方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同时,也直接带动地方航空产业升级——自贡先后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高技术转化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通航产业聚集区和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等多个国省级产业平台。中飞院与自贡市双方通过友好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地方通航及无人机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真正实现了“校地共建,共享共赢”。

中飞院自贡基地十万小时的安全飞行,不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中飞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拓进取的集中体现。它诠释了“分院+”战略的前瞻性——通过空间拓展释放训练潜力;彰显了安全管理的系统性——以技术、制度、文化构建多重防线;更证明了校地协同的乘数效应——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十万小时不是终点,而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中飞院将继续以自贡基地为支点、以安全为基石、以创新为引擎,为培养新时代民航人才,为低空经济腾飞贡献“中飞院智慧”,书写新时代中国民航教育的壮丽篇章。

上一篇:学院召开天府校区建设工程项目设备招采领域警示教育暨工作推进会

下一篇:教育部教指委专家为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把脉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