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航空器运行技术变革的大幕从我校拉开
发布人:   发表时间:2009-12-04

本网讯 李忠粮摄影报道:3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具备气压式垂直导航的所需导航性能(RNP)飞行程序,在学校绵阳分院经B737-800试飞验证获得成功。此举预示着中国民航航空器运行技术变革的大幕已经拉开。

当日上午8时55分,国航重庆公司B737-800飞临绵阳机场上空,使用先进的机载设备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按照学校设计的所需导航性能(RNP)飞行程序,用时3小时,完成了RNP进场、RNP离场、带气压式垂直导航的RNP进近、带垂直坡度指示的RNP进近、一发失效的RNP进近及复飞等所有程序科目,突破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我国仅用于航路及进、离场阶段和最后进近不能提供垂直导航的难题,为进一步整合我国区域导航(RNAV)、所需导航性能(RNP)运行实践和实施国际民航组织(ICAO)基于性能的导航(PBN)运行新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需导航性能(RNP)是对在规定空域内运行所需要的导航性能的描述。RNP的类型根据航空器至少有95%的时间能够达到预计导航性能精度的数值来确定。RNP导航技术主要利用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和飞机机载导航设备自身的导航能力,达到所要求的导航精度。同时对导航信号的完好性、可用性和连续性也提出更高要求。绵阳机场RNP飞行程序采用的导航精度在最后进近阶段为0.3海里(RNP0.3)、其它航段为1海里(RNP1),提供了更加精确、安全的飞行方法和更加高效的航空运行模式。

2008年,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委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开展“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飞行程序研究”。接此任务后,飞行学院空管学院朱代武院长等课题组成员按照国际民航组织8168及9613文件的标准,参考欧美国家飞行程序设计的先进理念,结合绵阳机场的实际特点,利用现有机型的机载卫星导航系统能力,将全球卫星导航完整应用于起始、中间、最后进近以及复飞和等待程序中,于今年早些时候设计完成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备气压式垂直导航(Baro-VNAV)的基本RNP飞行程序,并多次使用西门诺尔(PA-44)、CESSNA-172R和CJ-1飞机对RNP飞行程序实施验证飞行。

试飞结果表明,该程序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直观等优点,具有充分发挥飞机机载导航性能,减少飞机对地面导航设施的依赖,降低飞行人员及空管人员的工作负荷,方便飞行冲突调配和飞机排序优化,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和飞机训练质量及飞行的安全水平等作用。此外,通过机载设施显示和地面ADS-B同步监控,绵阳机场RNP最后进近航迹与跑道中心线基本吻合,卫星信号稳定,从根本上消除飞机落错跑道的风险。

据介绍,绵阳机场RNP飞行程序与现有的传统程序不同,采用了先进的“T”型和“Y”型程序结构,进近航段由带经纬度及高度、速度数据标注的旁切航路点和飞越航路点组成。在最后进近航段设计了气压式垂直导航(Baro-VNAV),实现了水平导航(LNAV)和垂直导航(VNAV)进近能力,达到了决断高(DH)75米的类精密进近水平。

在随后进行的,有45位领导和专家参加的RNP APCH飞行程序试飞验证讲评会上,民航局飞标司副司张建强、国航重庆公司试飞机组代表尤晋川对该飞行程序的作用、意义、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副校长关立欣代表学校党政和课题组对民航局、国航重庆公司和民航各地区管理局、空管局等莅临绵阳参加本次验证飞行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并介绍该飞行程序的研发和使用情况。学校绵阳分院院长欧阳霆、空管学院院长朱代武出席讲评会。

B737-800在绵阳南郊机场对该飞行程序进行验证飞行

RNP APCH飞行程序试飞验证讲评会

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张建强对该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

副校长关立欣代表学校介绍该飞行程序的研发和使用情况

验证飞行成功后机组与该程序设计人员、部分专家合影

验证飞行成功后与会人员合影

学校空管学院院长朱代武在B737-800飞机上参与验证飞行

B737-800飞机的驾驶舱

上一篇:学校15名学生喜获民航报奖学金

下一篇: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