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刘蓉摄影报道 5月4日,《人民日报》继去年11月29日在我校成功举办“人民日报校园行”活动之后,再次以座谈的方式走进这所蓝天大学的学子——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受张研农社长的委托,再次派出分社发行部主任张建刚等深入我校,在校党委宣传部的协调下,就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党报、党刊的认识程度,对《人民日报》办报的期待等问题与大学生代表坦诚交流。
再次对话:感觉很真很亲切
半年之前全程参与“校园行”活动的《院报》学生记者、外国语学院廖小璇同学有幸再次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座谈。
在“校园行”活动中,廖小璇同学以特有的新闻敏锐和胆识,在参观广汉分院的现场即兴采访了《人民日报》社张研农社长,并在主题活动中犀利发问《人民日报》机动部主任禹伟良,因此得到“百变小旋风”的趣称。
活动结束后,廖小璇同学的文章《谁说社长不亲切》在《院报》“校园行”专刊上发表。文中这样写到:
我一个箭步走近张研农社长,一股脑地把准备好的采访提问“抖”出来:“我是飞行学院报的一名学生记者,请问社长,您坐过各式各样的飞机,今天感受了一下飞行学院的教学训练飞机,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一时间,各个方向记者的长枪短炮都齐刷刷对准了张社长和我。我感觉自己瞬间凝固了——僵硬的姿势、固化的表情以和停滞的思维。但就在我抬起头仰视这位中国新闻行业巨擘人物时,看到的却是张社长满含温暖笑意的面庞,让我感受到的是长辈般的慈祥与和蔼。
半年之后再次对话人民日报,廖小璇说,“感觉依然很真很亲切。”
两个小时的交流轻松而坦诚,会议室不时传出同学们会心的笑声。
交流结束后,同学们还得到额外的惊喜——张建刚代表《人民日报》四川分社正式向同学们发出邀请,同学们将于近期做客分社。
张建刚告诉欢呼雀跃的同学们,在那里,同学们将会看到比自己年龄还大得多的《人民日报》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罕见的珍贵照片。
廖小璇高兴地说,将会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妈妈。
倾听心跳:同学们对人民日报的了解程度出乎意料
“同学们通过何种方式阅读《人民日报》?”、“对中国党报、党刊了解多少?”、“大家喜欢《人民日报》的哪些版面、哪些栏目、何种类型的文章?”
……
面对这些提问,同学们作出积极的回应。
未来的空中交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2011级的段琪说,因为母亲是工会的领导,从小就接触《人民日报》,可以说自己是读着党报长大的。从刚开始读不太懂,到渐渐喜欢上报纸的文章和栏目,后来还养成了剪报收集自己喜欢文章的习惯。
段琪说,这些,和自己进入大学,很快成为一名学生记者是无不相关的。
他说,特别喜欢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和“视点”栏目。
同为学生记者的大四毕业生邢健和黄静说,在学校图书馆、学生党支部、校园的报栏可以很方便阅读《人民日报》。特别是校园行活动之后,《院报》编辑部老师专门为同学们订阅了《人民日报》的数字报。这样,同学们即使错过了近日的报纸,也能很方便上网阅读。而且可以将好文章分类保存学习。”
同学们对《人民日报》的了解和喜爱程度,用张建刚的话来说,“感觉有点小意外!”
据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曾崇林介绍,学校党委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人民日报》的订阅工作,通过行政事业经费和党费等多种方式,保证了《人民日报》征订到了每个支部,订阅量达到299份。订阅量在四川省高校中一直遥遥领先。做到使主流的声音进入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真诚期许:呈现一张朝气蓬勃的人民日报
张建刚介绍,常说的“党报党刊”,就是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的官方设立的报纸、刊物。中共中央的主要党报是《人民日报》,党刊是《求是》杂志。此外,在中国各省级、地级行政部门(甚至是县级)均有其党报。
他说,在中国,从没有一张报纸像《人民日报》这样与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与主流意识形态如此密切相关,从没有一张报纸像《人民日报》这样与党和国家的荣辱沉浮如此紧密相连。”
对于同学们对《人民日报》的种种期待,张建刚郑重期许,《人民日报》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寻找两个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让自己的新闻产品更有说服力、更有贴近性。呈献给大家一张朝气蓬勃的《人民日报》。
和《人民日报》近距离交流再次印证了她在蓝天大学的学生们心中的形象:《人民日报》是可亲的、是可敬的、是可触的。
外媒链接:中国民航网
人民网
《院报》学生记者廖小璇在广汉分院参观现场即兴采访《人民日报》社张研农社长
朱勇书记与“校园行”活动中因表现突出受表彰的学生代表合影(资料照片 李忠粮提供)
再次对话《人民日报》,感觉很真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