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李忠粮报道:日前,通过竞聘获得学校副处级非领导职务的田福海、吴耀云、程德才、张卫、朱雪南等同志,从新的起跑线上出发了……
这是学校启动副处级非领导职务竞聘工作以来,第二批获得这一“职务”的同志。让我们将如潮的掌声献给他们,并将这掌声化为点燃激情、催人奋进的号角。
座谈会上,当学校党委常委、工会主席黄清文和参加座谈会的唐国林、俞明洪、何秋钊、高伟、王云峰、向天奎等人,以充沛的感情经历,回顾自己与田福海、吴耀云、程德才、张卫、朱雪南等同志一起共事的往昔日子时,他们的肺腑之言,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物形象。
曾几何时,大众的掌声多聚焦于政治、经济和科教舞台上的辉煌,而对一些默默无闻的实践者、奉献者却甚为“吝啬”。而这一次,我们已经从掌声中听到了进步:
——1954年,生于红军家庭的张卫,15岁参军,到他退休时,其职业生涯将达45个春秋。而现在,以淳朴、善良,任劳任怨而赢得尊敬的张卫却表示,在余下的不足两年的工作日程里,自己将更加努力工作,以回报学校和组织。目前,他正在全力整理工会工作资料,并希望通过最后的冲刺,为学校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田福海,是这次获得副处级非领导职务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回首长达20年的正科履职经历,身上聚积着忠诚、力量和勇敢的他,感慨万端:“我离退休年龄还有9年时间,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舞台上努力工作”;
——与追求事业的路上,曾有过顿挫波折的程德才不同,吴耀云、朱雪南在慢长的工作历程中,没有较大的跌宕,可谓平顺。尽管他们三人的经历不同,岗位各异,但他们都曾以勤奋和汗水维护了学校的荣誉。“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传帮带,把自己的作风、经验传给青年同志。”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为进退得失,或心满意足,或灰心丧气,这是平凡的他们,在时间这块试金石上赢得认可、赢得尊敬和掌声的根本!
是的,我们需要为事业拼搏的英雄,我们需要永不懈怠的工作精神。因为,我们之于这所学校,就像花朵依赖春天一样,是根之所系、荣誉所系。所以,她的进步是我们的幸福、她的繁荣是我们的骄傲、她的梦想就是我们这个集体中每一个人的梦想!
因此,我们期待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把个人的生涯、个人的追求与学校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和时代的进步融会到一起,并将肩负的工作当成永远的事业。这既是个体价值的体现,更是集体的福祉。
然而,正如学校党委常委、工会主席黄清文,为张卫等同志履新壮行时所言:纵观我们的同志,存在三种不同的工作态度:一是把工作当事业,二是把工作当职业,三是把工作当副业。
黄清文说,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人,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通过努力工作,去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把工作当职业的人,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在他们眼里工作只是谋生之道、安身之术。把工作当副业的人,工作仅仅是一个招牌、一个幌子,他们心不在焉,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本职之外。
三种不同的工作态度,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折射出高低分明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那么,我们的工作状态究竟属于哪一种?应该成为哪一种?
态度反映思想境界,态度决定精神状态。在奔向下一个驿站的路上,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既是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又是必须面对,且无法回避的历程。在这段路程上,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奋起、比如超越……
这是我们的期盼,也是我们可以决定的选择!

座谈会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