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桃李路 “五星”醉春风
发布人:   发表时间:2013-04-20

——写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荣获“飞行训练安全五星奖”之际

中国民航报记者 李忠粮

日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向全行业发出表彰通报:截止2013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连续安全飞行300万架次起落。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安全奖励办法》,民航局授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训练安全五星奖”。

至此,经过九年的奋斗,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的第一个“五星奖”终于花开飞院。

强基固本:

引科学之举,行发展之实

地跨两省六地市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培养民航飞行、空管、机务、空乘、空保等专业人才的高水平行业大学。目前,学校拥有五个训练分院,15种机型,共236架初、中、高级教练机,年飞行训练总数,高达33万小时。其中,单发飞机占学校教练机的85%,学生单飞数占训练总量的1/3。机型多、单发飞机多、学生单飞多,似乎都注脚了飞院实现航空安全的艰巨。

那么,作为中国唯一、全球最大、世界一流的飞行大学,飞院如何实现持续的安全发展?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依法治训,按纲施训,向科技、文化、管理和队伍,要安全、要质量、要数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科技为安全强基固本,是飞院航空实践的重要抓手。2003年至今的10年中,飞院在训练安全上的总投入,占到了训练总成本的18.7%。

指挥席上,飞行11大队副大队长徐昊骏,紧盯住前方屏幕上的20余架飞机,时而报出机号,时而要求对方保持好飞行高度,同时不断摆弄着如象棋棋子一般的东西。

当记者不解地询问时,飞行大队长易小军告诉我们,学校是采用“双保险”的形式组织飞行训练。“摆弄棋子”叫程序管制,是传的训练指挥方法,而对屏幕上的飞机进行实时监控,是集通信与监视于一体的ADS-B信息系统。这种技术因实现了空地、空空相互监视,让指挥员和每一名飞行员都能看到周围一定范围内所有飞机的位置和动态,进而提高了飞行员对周围飞机飞行态势的感知度。由于这项技术能够缩小飞机间的间隔,从而在有效提升了空域资源利用率和空中防相撞能力的同时,促进了量的飞跃。

完善训练大纲,推进数字化飞行大队建设,用科技手段强化飞行训练管理,是飞院以质量促安全、保安全的又一重要举措。

输入学号,进入教学管理系统,飞行学生李冠吾的飞行记录呈现在记者的眼前。李冠吾告诉记者,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后,教师和学生都能了解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作为学生,我们可以查阅自己的训练进度、飞行计划、查看教师评语和每个科目的训练成绩,甚至是大队的学生人数、床位使用情况等等。

数字化飞行大队建设,使学生的训练质量、进度等情况,始终处于实时监控状态,为实现以质量,保安全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飞院还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实践,大力加强训练运行安全规章、手册体系建设,将飞行训练安全管理,由经验型管理上升到以规章、手册为规范的科学管理。

今天,驻足飞院,你能够听到、看到的除了“做大”、“做强”所能囊括的外延含义,还有“科学发展”、“持续安全”、“绿色环保”、“作风转变”等内在升华。

关口前移:

筑安全之基,成预防之举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的飞院党政,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不变的指南,将学校的进步和师生员工的发展,作为学校更好服务民航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义无返顾地做好“以人为本”这篇大文章。

学校党政高度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指示有关部门:要想办法,提高训练设备的运行安全能力。在他们的协调、关心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许多难点问题被一个个攻克。

整治滑行道、机坪和机场标识,对仪表进近、目视进近、夜航灯光、通信导航等,保障设施、设备进行了有效的“提档升级”改造,并用先进的数字化系统加以保护,确保了设备的运行安全,为训练安全筑牢了运行保障基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及社会心态,都出现了新特征,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面临重大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情况,飞院在筑牢安全基础的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安全管控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前移安全关口。

深入训练一线,把办公室前移到分院、大队、机场,是飞院班子抓安全管理的必修课。他们通过走访一线教师和机务、空管等人员,与各分院的领导们一起,为前移训练安全关口望、闻、问、切,并由此确立了机务维修工作要防止发动机空中停车、防止起落架故障、防止操作系统失灵、防止飞机空中整机断电、防止人为差错的五大机务保障工作重点。

为了科学、有效地抓好运行安全,从2007年开始,飞院便按照SMS新型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管理升级,并将其作为落实安全责任、繁荣安全文化、实现持续安全的重要保障。

目前,学校除拥有广泛应用的飞行训练数字化管理系统外,还建立了机务维修信息系统、维修技术文档管理系统、飞机故障诊断系统等,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出机务维修综合管理系统,使机务维修工作实现了由事后维护、向预防性维护的转变,提升了机务保障能力。

“安全大计,人才为本”。一线教职员工,既是训练安全的守护者,又是安全工作的实践者,学校党委始终把人才建设作为安全、质量的关键性工程,倾力打造高素质人才方阵:一批具有双学士、双硕士学位的高素质人才走上了分院、飞行大队领导岗位。如今,飞院的训练一线,以复合型干部、尖子型教职员工为代表的新型人才群体已经形成。

他们是飞院前移安全关口的中坚。

文化引领:

浇源头之水,摘成就之果

作为民航安全文化的奠基者、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持续安全理念的传播者,飞院将民航先进的行业文化视为“育人、树人”的重要内容,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在飞院,“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最大的幸福”,既是一种警句和要求,更是一种让每个人都无法抛开的安全文化!

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教学、训练的各阶段,从普通教职员工,到分院和学校领导,“安全”二字,不仅熟记于心,而且内化于行:雷打不动的安全形势分析会、不间断的“安康杯”竞赛、各一线单位的安全讲评等等,无不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飞院人的安全意识。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浓郁而厚重、持续的安全文化引领下,飞院师生忠实践行着“远举高飞,博学笃行”的校训,用10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守护安全的“五星”之路——

2004年7月,从零起步;

2006年9月,安全飞行515018架次起落,获一星奖;

2008年5月,安全飞行1016159架次起落,获二星奖;

2009年8月,安全飞行1503620架次起落,获三星奖;

2010年11月,安全飞行2024330架次起落,获四星奖;

2013年4月,安全飞行3054416架次起落,获五星奖。

九年桃李路,“五星”醉春风。

在这条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飞院人在收获了安全业绩的同时,也捧回了属于自己的,沉甸甸的荣誉:2008年,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全国民航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全国民航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单位,2012年,荣获全国先进组织工作单位和四川省安康杯优胜单位等称号。

飞院的建设发展成就,引起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的深度关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文章:“飞院学生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正”;《光明日报》则将飞院列入“迎接十八大,展示新成就”的全国18家重点报道单位之一。

追求卓越的历程,是飞院的远航;超越自我的执著,是飞院的气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历经重重挑战与锤炼,飞院人坚信,在全面加快推进“6321”工程和发展高水平行业大学的进程中,只有不懈追求持续安全,才能跨越、才能超越,最终实现卓越!

上一篇:刘绍勇赴飞院慰问东航待命机组

下一篇:《星路历程》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