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2日。在这个普通而特殊的日子,我们要向全体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祝福: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你奋发有为、前程似锦!
或许,此刻的你与我们一样,在观察,在思考:飞院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大学?她所走过的昨天,耕耘的今天和规划的明天,又将为我们展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卷?
这是一条责任与使命铸就的光荣之路!
1955年4月11日,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发生后,共和国的缔造者们进一步认识到: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要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不仅要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也要建设现代化的民航。
次年的5月26日,在共和国百废待举的艰难时刻,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新中国民航第一所具有学历教育资质的正规高校——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正式开始筹建;同年8月22日,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的第15次中央军委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了学校军政领导人选,随即,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张毅为校长、江围为政委,而此前,国防部长彭德也签署了任命书,任命古得保任学校政治部主任;9月22日,中央军委批复空军司令部请示,“鉴于该校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能遇到物质保障困难,同意将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物质供需纳入空军序列,经费由民航局负责。”
从此,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新中国民航一起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的历程。
初创时期,学校的教学覆盖了飞行、机务、特设三大领域的11个专业。1960年,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学校进行了空地分校:飞行专业兼并了柳州四航校和民航天津教导队,学校从新津迁往广汉,继续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的校名,张毅任校长、江围任政委。而地面专业,则由学校副校长丁荣旋、政治部主任古得保组成军政班子,并整合川内外民航教育资源,在新津成立了中国民用航空局机械专科学校,后整体搬迁天津。
初创时期的飞院曾历经危难,但学校的第一代创业者们始终筚路蓝缕,坚韧不拔,保持了学校历史文脉的完整。此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进入新世纪以来,审时度势的学校班子抓住了一次次历史性机遇,逐步将学校建设成了一所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的“蓝天大学”。
飞院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大学。在57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学精神和品格:在核心价值观方面,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高扬爱国、奉献、安全的旗帜,要求学生“远举高飞,博学笃行”。在大学文化和学术方面,学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张不同学术观点可以自由交流、碰撞。
飞院用海纳百川的胸怀,为中国民航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专业人才。也正是因为如此,飞院享有“飞行员的摇篮”和“民航黄埔”的盛誉。
追求卓越、永不满足,是飞院人坚守的座右铭。从空地分校后的两个专业,到今天的23个本专科专业和6个硕士培养方向,从“航空安全金鸥杯”三连冠,到飞行训练安全“五星奖”,飞院人在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道路上,一刻也没有停息。
经过57年的发展,学校的建设发展已呈现出新的广阔前景。“十一五”末和“十二五”以来,学校抓住了国家实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奋力推进“6321”工程,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飞行训练质量、数量和安全不断刷新;空管专业在民航空管局组织的“三校毕业生就业联考”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一;机务、空乘等民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居在国内同类院校之首,飞院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巩固,各项事业展现出蓬勃生机。
57年风雨兼程,铸就了一条属于飞院人的光荣之路!
因此,在这个普通而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要祝福每一位曾经和现在在这里工作、学习的师生员工,是你,也是我们,曾经为了飞院的建设发展竭尽所能地承担了责任,履行了使命,我们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你奋发有为、前程似锦!
同时,我们还要祝福飞院,因为她是全体飞院人的命运所系,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祝福她高歌猛进,顺利前行,我们祝福她百尺竿头,再建新功!
资料图片所记载的是当年师生员工参加劳动建校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