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飞院声音录入国内动态清样
发布人:   发表时间:2015-01-12

本网讯李忠粮报道:近日,由学校宣传部协调、新华社记者杨迪采写的特稿《专家建议重视基础性投入,保障民航安全发展》,被《国内动态清样》采用。这是中飞院专家、教授的“声音”首次以“直通车”的形式进入中南海,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

《国内动态清样》,是新华社主办的仅次于《国内动态清样附页》、高于《内部参考》和《内参选编》的重要刊物。其功能是搜集、筛选国内重要动态、敏感问题和重要建议,供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参阅。

这次新华社记者来校采写的特稿,属业态重要建议。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2014年相继发生的马航、亚航飞机失联事件,令社会舆论对航空安全的讨论骤然升温。但民航专业人士认为,全球民航安全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飞机故障引发空难的情况已不多见。”

文章援引了学校提供的数据后指出,“总体来看,民用航空仍然是安全性最高的交通运输方式。”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周长春告诉记者,2014年全球运输航空共发生8起失联、坠毁等空难事故,大约总共有1010人遇难,但根据当前全球航空运输总量来看,社会舆论所称的“最黑暗一年”之说并不成立。

周长春分析,2014年的8起空难事故中,有4起事故由恶劣天气导致,1起因适航认证存在问题,仅有马航MH370、MH17和此次亚航QZ8501航班失联事件,尚未查明原因,又因其可能涉及恐怖活动、国际政治等因素,而令国际、国内舆论高度敏感。此外,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廉价航空”经营模式,与航班安全没有必然联系。

在谈到国内民航时,文章指出,我国民航安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民航安全有保障。但近年来航旅纠纷、旅客扰乱行为时有发生,成为影响民航安全运行的一大不稳定因素。

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大多采用机龄在5-15年的波音、空客飞机,航空器可靠性好,安全系数高,这为飞行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同时,我国自2004年成为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以来,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体系和方法,如结合飞行品质监控、PBN(基于性能的导航)、新航行系统、空地数据链等新技术,改善安全管理,提升安全水平。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教授许凌洁表示,我国民航事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旅客对民航高科技、高风险、高要求等特性认识不够,对民航法律法规更是知之甚少,近年来,因航班延误冲击柜台、冲入机场跑道,甚至与机上人员发生纠纷的事件时有发生。

纵观全球航空事故,大多数不是由飞机机械故障引发的,加强航空安全必须从系统角度入手,加强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因此,提高旅客自身安全意识极为重要。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围绕“民航强国”战略,国家层面亟需做好民航及通用航空产业的顶层设计,加强对民航设施、人才培养、公众教育等基础性投入,夯实民航发展根基,使我国民航的安全保障水平继续与民航发展水平保持匹配。

一是国家应继续加大机场建设力度,完善机场布局并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同时,加快机场配套设施建设,为民航发展及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随着我国民航快速发展,飞行、空管、机务等三大支柱专业人才出现缺口。但由于航空人才专业性强而专业院校数量较少,未来人才缺口或进一步扩大,周长春建议国家加大对相关院校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是一方面要加强遵法守法宣传,另一方面要针对非法干扰和旅客扰乱行为,加大执法力度。许凌洁认为,应加强民航知识普及宣传,通过建立专门网站、出版通俗读物、开展“公众开放日”等形式,提高全社会参与民航事业的积极性;应建立基于旅客信用系统的“黑名单”制度,借助它的“准法律性”实现教育、指引,树立旅客的法治观念。

上一篇:中飞院召开教代会代表工作会

下一篇:《光明日报》讲述中飞院的校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