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通飞发来感谢信 AG600首飞 飞行员来自中飞院
发布人:   发表时间:2017-12-29

试飞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是飞行员里的精英。他们胆量过人,敢于直面生死考验;他们技术高超,一次次挑战极限;他们经验丰富,一次次化险为夷。

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完美首飞,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研制空白。执行首飞任务的指挥长赵鹏、机长赵生、副驾驶陈明、监控观察员孙康宁均毕业于位于四川广汉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他们从四川“起飞”,驾驶中国自己生产的大飞机,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10年磨一剑,要成为一名合格试飞员至少需要10年时间。”25日,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陈明介绍,“鲲龙”AG600性能非常稳定,感觉飞机状态和预想的状态是一致的。

首飞飞行员中飞院毕业

本次AG600首飞,指挥长赵鹏、机长赵生、副驾驶陈明、监控观察员孙康宁均毕业于中飞院。本次首飞活动,中飞院副院长唐庆如与学校科研、机务等部门负责人受邀参加首飞。

“一国之重器成功首飞,我非常激动,也为4名学生感到自豪。”唐庆如介绍,“鲲龙”AG600是我国第一款按照民航适航标准设计制造的通用飞机,它是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将解决我国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它的起飞重量接近空客A320和播音737的水平。”唐庆如介绍,“鲲龙”AG600首飞成功,特别是水上着陆这个技术解决了我们国家技术空白。

2008年11月28日,ARJ21首飞成功,执飞机长是中飞院校友、国产大飞机首席试飞员赵鹏。2017年5月5日,C919首飞成功,首飞任务的机长蔡俊、副驾驶吴鑫、观察员钱进三名机组成员全部毕业于中飞院。唐庆如介绍,学校现有飞机300架,中国民航90%以上机长和飞行员来自中飞院,“我们一年光飞行专业招生就达到2500名。”

飞机状态和预想的状态一致

陈明,特级试飞员,现为试飞中心副主任。 ARJ21-700首飞机组成员、型号试飞技术负责人,“鲲龙”AG600副驾驶。陈明先后飞过22个机型,安全飞行5900多小时。

“我的状态一直很稳定,飞机状态也特别好,在一年的时间内对试飞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准备,试飞很有信心。”陈明介绍,从2016年年底开始,首飞机组成员就开始对飞机测试,采集飞机数据,进行前期准备。

“担心还是有一点,不管怎么说,它是第一次飞。”陈明介绍,当天飞机加速离地后,感觉飞机状态和预想的状态一致,稳定性特别好,“心里面一下子就踏实了。”

“首飞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工作还需要后续开展。”据介绍,首飞在一个安全范围进行飞行,飞机的高度范围,速度边界都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从目前的数据点看,飞机的性能还是比较好的。”下一步还要在边缘范围飞,甚至打破边缘范围进行尝试。对飞机飞行品质、飞行操作特性、稳定性等系统进行验证,让它满足适航要求。

成为一名试飞员要10年时间

陈明1995年大学毕业后大改驾(在普通高校中招收大学生改飞行专业学生)在中飞院学习飞行理论,随后在新津飞院学习直升机和固定翼飞行。“因为爱好飞行,想翱翔蓝天,所以报名学飞行。”陈明介绍,他从西北工业大学大学水下兵器专业毕业后,报考飞行专业。“当时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眼睛,当年100人报考,只有4个人顺利过关。”

“十年磨一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试飞员需要10年时间。”他介绍,首先要进行航空知识培训、然后从简到难进行飞行培训,最终才能成为飞行员里的精英试飞员,从事试飞工作。

此前,陈明作为试飞员完成了ARJ21-700首飞,参加过第八届珠海航展飞行表演任务,完成了“小鹰”500飞机适航合格审定试飞。

2012年3月,陈明驾驶ARJ21飞机执行Ⅰ类风险科目——颤振试飞。颤振试飞是验证飞机结构强度最苛刻的一种试验方法,试飞中飞机可能进入复杂状态或超出结构载荷限制,导致飞机解体,作为民机试飞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其试飞难度大、风险高。在多次的颤振试飞中,陈明不畏风险、不断探索,优质高效完成了该科目试飞,被大家称为“高速哥”。

成都商报报道链接:http://e.chengdu.cn/html/2017-12/26/content_614074.htm

上一篇:学校首届少数民族元旦晚会精选

下一篇:学校召开机场安全管理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