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纳贤才 改革创新促发展
——中飞院人才队伍建设势头正酣
本网讯 杜雨洲报道:国家兴盛,人才为本。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将人才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以人才兴校,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打造一支优秀、强劲的人才队伍道路上势头正酣。

人才引进政策结硕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飞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历年来出台多项引进政策。从2012年至2018年,总共引进教职员工913人,年均引进130人。截至目前,中飞院有各类在岗教职员工3209人,各类专任教师1031人,其中理论教师582人,飞行教师418人。
为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中飞院不仅在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上给予支撑,而且取消招聘指标、招聘时间的束缚,全年开展引进工作,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试行《中飞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从办法试行到现在,学校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7人,占学校现有高层次人才的45%。其中56人毕业于国内一流高校,8人来自国内一流科研院所,3人毕业于国外高校。毕业于全球百强名校、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华威大学的工程学博士何沛南,正是学校引进的人才之一,通导工程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她对中飞院的认可正好契合,让她最后选择了在中飞院发光发热。
近年来,学院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投入培训经费逐年翻番。通过提高人才引进的经费投入、外引内培、师德师风建设、修订职称评审办法等措施,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初步建成,正努力为中飞院的发展献智出力。截至目前,中飞院共有高级职称人员551人,其中正高级人员129人,副高级人员422人,正高职称增长2倍,副高职称增长3倍。在岗教职工中,共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民航特聘专家等32人,博士学位人才120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民航劳动模范、民航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教学名师等52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人,飞行教师获得安全飞行金质奖29人、银质奖7人、铜质奖3人。

创新体制改革激活力
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领域体制改革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用活人才的指示,中飞院从绩效管理、岗位设置、薪酬管理等多方面探索创新体制改革之路。
中飞院积极推进绩效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学校于2017年11月印发《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实施绩效管理改革工作方案》,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制定绩效目标和考核体系,严格绩效考核制度。为加强绩效管理改革工作,中飞院于2018年成立绩效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绩效改革任务清单,确保改革工作有序进行。截至目前,中飞院绩效改革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岗位设置方面,中飞院正走上由固定用工向合同用工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之路,正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岗位管理制度。
在薪酬管理方面,中飞院正在探索适应于新型组织结构的多种薪酬制度,研究制定绩效工资总额包干办法。
此外,中飞院积极推进多元用工改革,研究养老保险改革后的用工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劳动合同制用工管理办法,探索服务外包、劳务用工及退休返聘等用工制度改革。
优化培养环境促发展
树木的茁壮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优越的环境。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让在岗教职员工具有更多的获得感,激发人才内在创新创造潜力,中飞院一直在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努力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优渥条件。
10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向教学训练一线倾斜、向改善优化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倾斜,投资总额逾20亿元。此外,学校积极改进后勤保障服务,建设“平安校园”,优化图情信息服务,提升航卫保障水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制定出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章程》,修订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院务会议事规则,重新选举成立学术委员会,完善教代会,提升了专家治学、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在校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推动科技项目立项、推进科技成果管理、建设研究平台与团队等措施,提升科技创新资源规模、能力与水平。目前,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外交部亚专资项目和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近100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民航联合基金项目)34项。承担各级各类科技开发、应用技术项目160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和技术改进奖励266项,“民航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重点实验室”获得首届民航重点实验室。学校8个研究中心、16个研究所、40个研究创新团队作用逐步凸显,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

康贤彪,一年前通过人才引进中飞院的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气象博士,目前初步建立了自己稳定的团队。在中飞院,他已将实验室当做了自己的家,而正是在这个“家”里,他与团队潜心科研,其成果“利用叶绿素导致的气候反馈过程改进地球系统模式ENSO模拟性能的研究”于2017年发表在《自然》旗下的子刊《科学报告》中。在中飞院,像何沛南、康贤彪一样的教职员工还有很多,他们或年轻有为,或资深专业,他们汇聚在中飞院,正在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言传身教,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腾飞亲力亲为!
十年磨剑,造就中飞院这支强劲的人才队伍;放眼未来,中飞院将继续以人才为本。未来五年,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道路上,中飞院将继续以民航局“一二三三四”总体发展思路为指引,以实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目标,坚持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创造人才成长新环境,紧扣民航科技支撑重大需求,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办好社会认可、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谱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做好高质量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