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11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参与民航局定点帮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向学院发来一封感谢信。信中对学院党委自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总动员令以来,积极响应党中央、民航局号召,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全心全意为策勒县脱贫攻坚“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用真心真情,真帮实扶,助力策勒县取得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的脱贫攻坚决定性成就表示感谢。
作为中飞院派驻策勒县古勒铁日干村第一书记的代旭升,是学院的一名学管工作者,2019年4月驻村开展定点帮扶,本文部分内容摘录自代旭升个人的扶贫工作报告,通过一线扶贫工作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回顾中飞院在策勒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两年来的工作纪实。
我叫代旭升,在成为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古勒铁日干村的第一书记前,是中飞院学生处的一名学管工作者。2018年底,当我得知有一个去新疆援疆扶贫的机会时,便主动申请,郑重向组织表达了自己的意愿。2019年4月9日,我背起行囊,登上了前往新疆和田的飞机,开启了自己的驻村工作生活。
从高校到农村,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工作对象、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从遍访全村2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直至全村671户农户的全覆盖走访开始,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们一起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稳定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近两年的工作中,我是村第一书记,是政策宣讲员,是结对帮扶干部,是村里四个专班(社会稳定、脱贫攻坚、群众工作、宣传工作)的班长,是国语学习辅导老师,是土地丈量员,是人口普查员,也是匐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古勒铁日干村对我来说,也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名字,变为了亲切和温暖的第二“家乡”,以至于每次休假回村到村口时心里都会觉得温暖和激动。
帮钱帮物,先帮忙建个好支部
“帮钱帮物,先帮忙建个好支部”。初来村工作,我深知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定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引领作用。
逐渐熟悉情况后,我全盘统筹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通过建章立制先后完善了“村两委”组织机构,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村干部每日学习例会制度;补充“年轻有为”的党员加入到村委会的班子中,提高班子成员的“战斗”能力;全面推行“党支部+”模式,在合作社建立党小组,力争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脱贫致富项目、每个贫困户都有农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帮扶,确保贫困户人均增收有保障,助力脱贫有措施。
基层党组织要强起来,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在2019年选派村副大队长阿依加玛丽·麦麦提敏与策勒县另一名基层党建骨干图尔洪·麦提阿孜去到中飞院,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层支部书记培训班,经过培训他们带回了扶贫好政策、脱贫好办法,将理论化为实践,带领着乡亲脱贫致富,带动村委干部和农民党员积极学习。
2020年,为坚固党建阵地,持续发挥共建引领作用,学院党委向古勒铁日干村捐赠了价值16万元的200台电视机,推动建设了484平方米的村党群活动中心,让更多少数民族家庭听到党的声音,感知党的号召,为我们驻村干部更加扎实地做好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便捷,将古勒铁日干村建成为策勒县党建工作的观摩点。
“志智双扶”,让村民切身感受幸福
受传统因素影响,村里的村民普遍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大多数人宁愿过着“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也不愿意转变观念,为改善贫困生活而努力拼搏。
为此,我与驻村工作队贯彻学院党委重视对定点扶贫地区群众进行思想引导的扶贫工作思路,不断给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做思想工作,将党和国家“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论述与相关政策传导给他们,灌输劳动致富光荣的思想,摒弃他们“等靠要”的想法,并鼓励要用知识与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敢于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
在我们的鼓励与帮助下,村里的团结关爱户家属图妮萨罕2019年外出赴库尔勒市工作,两个孩子都由国家托养,全年共创收了3.6万元;团结关爱户阿瓦克尔·麦麦提江,2018年10月份回村后,努力地提高生活质量,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今年又盖起了新房,家里人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生活越来越有起色……
为了鼓励策勒县考上大学的孩子好好学习,保证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学辍学,让他们早日学成归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学院党委设立的100万元“飞策励耕奖”专项基金在策勒县落地生根,资助重点倾向于古勒铁日干村的在读大学生和策勒县贫困学生。今年,我们村里的14名困难“准大学”生领取了扶助资金,同时表彰一线优秀教师,成为中飞院在教育扶贫的一张闪亮名片。邻村的村民知道后说:“你们古勒铁日干村的村民真是太幸福了!”
外助产业,以文化活动内促团结
位于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的古勒铁日干村属于国家“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地区,这里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年均降水仅35毫米),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信息闭塞、严重缺水是导致村子贫困的首要因素。
为因地制宜改善这样的产业发展滞后局面,我与驻村工作组经过调研论证,决定利用本地气候特点,发展特色林果种植业。为此,我们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为全村新建大型拱棚,种植瓜果蔬菜,还请来农业技术人员帮助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很快一座座白色塑料大棚整齐地排列在了村外田间,一眼望不到头大棚内,一颗颗绿色菜苗沐浴着暖湿气流,长势喜人。
通过致力于产业脱贫、易地搬迁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等工作,到2020年村内“一户一人稳定就业”覆盖率达到了65%,村里有了“扶贫车间”“卫星工厂”,通过农、林、牧等产业使170户农户增收,户均收入均达到5000元以上,截止到2020年底,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
团结可以汇聚力量,做好民族团结更是开展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最重要的工作方式。在古勒铁日干村,为“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同胞开展好各类文化活动是搞好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为此,学院党委从扶贫资金中拿出10万元专项采购了相关文化书籍、服装、乐器、道具、奖品等。
通过运用这笔文化经费,我们在“七·一”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我向党旗宣誓”活动,在国庆节举办“我与国旗合张影”活动等。每月组织两次“麦西来甫”(集娱乐、聚餐、教育为一体的维吾尔族民间娱乐活动),让大家在欢歌笑语中寓教于乐;举办村篮球赛和运动会,让年轻人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开展村妇女手工刺绣和编织比赛,让更多妇女感受劳动的快乐,有效地拉近了我们与村民的心。
多方发力,坚强后盾助无悔选择
“来驻村后悔吗?”有人问过我这样一句话,当时我想都没有想,立刻就回答说:“不后悔”。
后来,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我心里慌乱无助的时候,在我披着星辰去住户迎着朝霞归队的时候,在我望着国旗流泪的时候,在我统筹村里各支力量协调不力的时候,在我脸上堆满笑容,却无法和村民正常沟通的时候……这个问题都常常会在我的头脑里里冒出来。
而“不后悔”仍然是我现在最坚定的回答。
在我的背后是党中央和国家倾力支持的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是民航局冯正霖局长来村调研时叮嘱我们要保重身体,要“咬紧牙关绷紧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殷切嘱托;更是两年里,中飞院党员干部捐来的特殊党费,相关单位筹集捐赠的资金、物资,广大教职工齐心合力的“以购代捐”……
当我看到村里的贫困户拿到中飞院的捐款和物资,村里小学的学生穿上了以中飞院名义从村里制衣厂购买后捐赠的新衣服,村里贫困户和特殊群体在疫情最严重时期接到了中飞院的“订单”而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来自民航局、学院党委领导的挂念,家人的关心、同事的鼓励、同学的点赞、朋友的问候,都一直陪伴、鼓励着我,让我感到背后的温暖并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到祖国最艰难、最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历练,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是我无悔的选择。这段扶贫工作的经历,让我真切看到了扎根在基层干部的朴实、无私与辛劳,从他们身上学习了诸多优秀的品质。
我也对中国梦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使命有了更加全面、更刻骨铭心的认识:“个人梦想的实现离不开集体、离不开祖国;个人梦必须同中国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才是大家实现梦想的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我们的忠诚与奋斗中成为现实”。
(作者:代旭升 张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