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西北太平洋、北冰洋洋面气溶胶的偏光性和混合态研究
讲座专家:田雨(中飞院航空气象学院讲师)
讲座时间:9月18日上午9:30
讲座地点:天府校区A4-6042
讲座对象:全体师生
专家简介:
中飞院航空气象学院田雨博士利用带退偏振模块的光学粒子计数器,在西北太平洋和北冰洋海表进行船测,研究了基于单颗粒的退偏比(δ:s偏振分量与总后向散射强度之比)的空间变化,这是对北冰洋区域洋面气溶胶光学特性的首次揭示。
整个观测期间气溶胶的δ值为0.06±0.01,较前序研究的日本沿海地区(0.12±0.02)和夏季中国内陆地区(0.19±0.02)的观测值偏低61±10%。体积浓度呈现0.9微米和2微米双主峰模态,其中超微米粒子主要与海盐气溶胶相关,在极地海域的δ值为0.09,而在较低纬度的沿岸地区,因气溶胶化学成分复杂及干燥空气条件的差异,δ值高约22%。细粒子(<1微米)的δ值为0.05±0.1,较前序观测得到的典型内陆人为污染颗粒值低50%,主要源于亚微米级海盐的复杂混合。
此外,在整个船测过程中,不同海域的气溶胶来源有一定差异,并非全部来源于海洋排放,在一次典型的北冰洋区域污染过程中,高浓度颗粒物主要归因于洋面气旋引发的强海盐排放,而西北太平洋区域的高浓度过程则主要来自亚欧大陆的远距离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