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申翰林 报道:近日,“航空工程学院建院二十周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研讨会暨校友返校日活动在天府校区举行。副校长唐庆如出席,教务处、航电学院、航工学院、工训中心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来自空中客车公司、国航AMECO、成都航空、西藏航空等十余家民航企业的嘉宾以及学院师生代表两百余人参加大会。
唐庆如在欢迎辞中表示,中飞院机务人才培养事业取得的成就,得益于航空维修企业、兄弟院校及广大校友的长期支持。他指出,航空工程学院二十年来秉承“简单、务实、追求”的方针理念,践行“三老四严”的职业精神,为国家航空事业培养了一万余名栋梁之才。目前,学院机务类专业已获批3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航宇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学科”贡嘎计划,构建了涵盖民机营运和航空维修工程人才等方面的培养专业群,已成为我国民航维修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航空工程学院自2023年开始招收飞行器制造工程全日制本科留学生,目前已招收了来自柬埔寨、老挝、蒙古、孟加拉、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计50名留学生。初步建立了包含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资源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等内容的国际化维修人才培养体系。展望未来,他期待学院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民航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会上,教务处处长、原工程学院院长朱新宇代表机务维修工程学部向大家介绍了航空工程学院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航空工程学院院长付尧明、航空电子电气学院院长魏麟和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主任龙江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在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方面的概况。航空工程学院2008级优秀毕业生唐亚超作为校友代表进行了发言。
分组研讨环节中,参会企业代表均对航空工程学生的培养质量给予了肯定和认可,并就航空维修领域的现状与挑战以及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进行深入交流。各方代表一致认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是提升航空维修人才素质的关键。期间,大家还就人才培养方面的校企深度融合进行讨论,内容涵盖执照培训、职业素养融入、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实训等。
此次研讨会暨校友返校日活动是庆祝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成立六十九周年和航空工程学院建院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后续航空工程学院将继续开展“领航计划”“工程讲坛”“薪火相传”等系列品牌活动。
据悉,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统筹教学资源,航空工程学院于2021年7月拆分为航空工程学院(新)、航空电子电气学院和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三家单位。目前新航空工程学院有专职教师100余名,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包含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科协托举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3人。在校生规模3428人,其中留学生48人。学院面向民航维修、民机运营,四川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等领域,围绕大飞机、通航飞机、无人机、民用直升机、四川航空与燃机等产业,重点建设民机智慧运维理论与技术、先进绿色航空器及动力装置关键技术及适航、航空应急救援与综合保障技术、中大型无人机安全运行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航空工程学院开设5+3专业学科布局,即: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学硕),机械(专硕)和材料与化工(专硕)三个硕士学科,飞行器动力工程(飞机发动机维修)、飞行器制造工程(飞机结构维修)、飞行器适航技术、航空航天工程(直升机与应急救援)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构建了民机营运和航空维修工程人才培养专业群,涵盖了航空及航空维修领域最主要的专业方向,已经成为中国民机维修人才培养的主力院校,是民航维修技术研发的创新基地,是民航维修职业培训的重要机构。(供稿单位:航空工程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