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零差评的“领航战神”!
发布人:王腾   发表时间:2024-09-12

本网讯 杜雨洲 大学生记者团 郗冰莹 报道:这是一张飞行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拍摄的照片。照片中,一位身着背心加长袖衬衫、长裤配运动鞋的老师迈着弓字步,正身体微倾着在黑板仅存的空白之处“作画”,而黑板的其它地方,已经被一个个领航方法示意图占满。拍摄者将照片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取名为“领航战神”。

照片中入镜的老师,是已经从教38年的校级教学名师、“蓝天耕耘奖”获得者张焕副教授。今年,他又获得了学校第二届“师德楷模”荣誉称号。他所授的这门课程叫做空中领航,是飞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让飞行学生“叫苦连连”的专业课。

然而,对于张焕的学生而言,即使专业名词再生涩费解,领航概念再抽象难懂,但在他的课堂中这些知识总能变得生动有趣且容易理解,而这也让张焕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领航员”,带领他们进入飞行的世界,为他们撒下了蓝天梦的种子,并且最后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开花结果。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是张焕的人生信条,更是他行动的指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一生要强的“领航战神”,领略他教书育人生涯的传奇魅力。

张焕名片

张焕,国家级/四川省级一流课程——空中领航课程负责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空中领航课程负责人,曾获得民航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创新教学大赛三等奖、民航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独著的教材《空中领航学》,获得中国民航优秀教材一等奖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张焕的“反转”人生

在学校第八阶梯教室里,张焕在没有借助话筒的情况下开始了他接下来95分钟的授课。他的声音浑厚、中气十足,甚至能清楚地传递到教室的每个角落。而这间教室,共18列11排,总计198个座位,算是学校面积较大的教室。

他全程走动着,时而用手比划,时而走下台和学生互动,时而拿笔板书。他激情洋溢,学生们全神贯注,时而还会哄堂大笑。谁也看不出,讲台上这位神采奕奕的老师距离退休仅有一年的时间了。

为何不用话筒?张焕用一口重庆方言幽默地回答说:“我从小中气就嘿(很)足,还参加过合唱团,知道啷个(怎么)发音不废嗓,应该说是老天赏饭吃哈。”笑过之余,他又目光炯炯地说:“话筒会束缚住我,影响我的发挥。”那表情,犹如又站在讲台之上挥斥方遒。

在张焕看来,95分钟的课程丝毫不会消磨掉他的精气神,就算让他全程站着且不用话筒,从上午第一节讲到下午最后一节课,他也能在下课后哼着歌走回办公室。

“特别喜欢教学”是张焕对这份工作脱口而出的感受,也是他为何总能精神充沛的原因。但很难想象,教师其实是张焕从小特别排斥的职业,因为他认为当老师会有很多工作要去完成。

出于这个原因,学习成绩很优秀的他考进了大学,走入了民航领域。在大学毕业时,张焕选择了到学校当飞行教员。原本以为从事的是与传统教师不一样的工作,但刚工作不久,张焕又因为多种原因转为理论教学老师,加入航行系,教授空中领航课程。

就像电视剧里跌宕起伏的剧情,张焕的人生来了个180度大掉头,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从最初的排斥,到被动的接受,再到后来深深的热爱,当张焕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他未曾预料到自己会与教师这个职业结下长达38年的不解之缘。

在困难面前,张焕总是斗志昂扬。面对空中领航知识的欠缺,他在正式授课前开启了集训式的自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学完了整本书。当然,初次走上讲台,他也会紧张,甚至会突然忘记要讲的内容。这让追求完美的张焕意识到,作为老师,将知识熟记于心是教学最基本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一点,这样才能确保整堂课的连贯性。

于是,他开始一边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一边摸索更好的教学方式,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那时,他年仅22岁。

如今,讲台上的张焕早已从一个略显生涩的青年小伙,变成了“套路满满”的资深教师。

飞行技术专业的郝晨阳,是“领航战神”照片的拍摄者,已毕业三年的他对当时的课堂场景还记忆犹新,他也道出了照片里更深刻的意义。

当时,张焕正在讲解“等待程序”的三种加入方法,他正在黑板的最后一块空白处作图,在郝晨阳看来,张焕的身体也犹如分成了三个象限,分别是70°、110°和180°,正好和这堂课讲的内容契合。坐在第一排的郝晨阳觉得很有意义,就赶紧记录下了这个时刻,课后还发给了张焕。

“点睛之笔就在于张老师身体力行地表现出了三种象限。” 在郝晨阳印象里,张焕是行走的“空中领航活地图”,从来不照本宣科。对于郝晨阳而言,张焕不仅是一位传授空中领航知识的导师,更让他感受到了一位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课堂上,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次深入浅出的讲解,都如同那幅被定格的“领航战神”照片所彰显出的无形力量,激励着无数学子勇往直前。

是编剧,是导演,也是演员

在学生眼里,张焕是一个“零差评”老师。他们喜欢听张焕的课,也会主动请教他专业上的问题,甚至还有很多学生会将生活中的事情与张焕分享,寻求他的建议。

“焕哥”“焕叔”“焕爷”是学生们对他的称呼,张焕都欣然接受。有时候学生还会在课前故意把他的教具藏起来,面对这些玩笑,张焕不仅不生气,还会配合“表演”。在他看来,与学生成为朋友,是教学取得成效的第一步。

某个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后,张焕收到了一条微信好友申请。和往常一样,他立刻完成了添加,没多久,他收到了这位同学发来的消息,内容充满了对张焕的感谢。

原来,这位同学因为家庭的原因对于是否还要继续学习飞行摇摆不定,而正是上了张焕的第一堂课,让他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

第二次上课时,张焕特意找到了这位同学,了解了情况后,他为同学分析了利弊,也提供了几种解决方案,目的就是让学生心无旁骛地继续学习。不仅如此,在之后的教学中,张焕会留意这位同学的课堂表现,也会不定时地与他沟通谈心。渐渐地,他们彼此建立起了信任,而这位同学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老师。

“只教书,不育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张焕却用38年的时间一直在印证着。然而,对于要强的张焕而言,光合格还不够,他还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好老师。

“好老师是一个出色的编剧,精心策划每一堂课的内容;还要是一个厉害的导演,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世界;也要是一个优秀的演员,用丰富的情绪去带动课堂的气氛。”这是深耕讲堂的他总结出来的深刻的教育经验。

于是,他会在课前去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热点或者话题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还会特意准备与下节课知识相关的故事或者案例,让学生们加深理解,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利比亚撤侨”事件、“C919首飞机组”“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发”等等内容,都在张焕的案例库中。

课堂之上,他不仅会按照之前准备的“剧本”教授内容,还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他发现学生没有跟上节奏时,他会停下来,通过举例、重复提醒、互动等方式,让他们真正地听懂学好;课堂气氛因为生涩的知识点而略显沉闷时,他会来点幽默的语言或是夸张的表情来调动大家的情绪。

课堂之下,他会主动与学生沟通,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了解他们的兴趣喜好,建立与学生的共同话题。在张焕看来,这些举措不仅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有助于他更好地引导学生,也能为教学提供切入点,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他的课堂看似轻松,但其实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点,都是在他精心“设计”之下,只为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

在他的历届学生里,很多人成为了出色的飞行员,甚至成为了民航局的主要领导。“我会告诉我的学生,他们一定会成为有用之才。”张焕喜欢用鼓励式教育去引导学生,会通过讲很多优秀学长的故事,让他们树立信心,向着榜样靠近。

“亲其师,信其道”在张焕与学生之间得到了生动的诠释。“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张老师,如果没有他,这门专业课的学习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这是飞行技术专业符天行同学对张焕最质朴的感言,而“和蔼可亲”“教学有方”则是他对张焕不假思索的评价。

精雕细琢的教育工匠

喜欢钻研,是张焕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于是在这38年的时间里,他从来不满于现状,一直在精进“技艺”——

如何让学生理解空中动态飞行中抽象的概念?他转身变成了“手工艺人”,找板材、做切割、刷油漆、画线条,一个个精美的“限量版”教具——导航仪表完成制作。这个“传统”的道具,看似与如今智慧化的教学有点格格不入,但对于张焕而言,它依旧是课堂上“性价比”最高的教学工具之一。

当然,张焕也并不故步自封。随着时代的变化,年轻人对智能手机如此依赖,要强行制止吗?不,他反而选择了“将计就计”。在课堂上讲到相关章节,他会让学生先自行在手机上查阅相关知识,或是让他们打开专业相关的可操控软件沉浸式学习。

时过境迁,如今一个个教具早已痕迹斑斑,粗糙的麻质牵引线已被摩挲出丝,它们见证了成千上万个学子的学有所成,也见证了张焕的白发生根。

而那些个辅助学习的软件,更是张焕在40多个软件中,一次次、一天天的反复试用后筛选而出的,过程漫长,他却觉得值得。

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们没有因为生涩难懂的知识点而望而却步,反而被激发出了更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张焕的每堂课,无论是课前、课间还是课后,总会有拿书找他求解的学生,而他总会耐心地给同学们比划着、演示着。

当然,课堂教学仅仅是张焕38年精进的“业务”之一。拿出学生所用的《空中领航学》课本可以发现,封面上赫然写着“张焕 编著”的字样,如今已是第四版。写教材,同样成为张焕在教学生涯中苦心经营的事情。即便这本教材已经成为了民航教学领域的重要成果,获得了教育部和民航局的高度认可,但他依旧在不断更新和优化中。

时间回到1995年,随着中国民航大发展,当时的教材已经不适合民航教学,于是张焕挑起大梁,开始了新的《空中领航学》的编著。第一版历时一年,最终于1996年正式出版。

在这一年中,他翻阅了超过四十本中英文参考书籍,每本精细阅读不低于三遍,查阅了五十多份国际民航组织在内发布的行业文件,甚至专门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来画图。最终,他纯手写完成了六十余万字的书稿。

那段时间里,张焕的书桌仿佛是他的世界,一个由文字、纸张和思想构成的宇宙。书籍堆叠如山,每一本都承载着他的热爱和探索,有的封皮磨损,那是他反复翻阅的痕迹;有的边角卷起,似乎讲述着一次思想碰撞出的深思。

在这张书桌前,他总是一手拿着书,一手握着笔,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地精心打磨着,甚至到深夜,张焕的书桌依然亮着灯。他的坚持和执着,就如那盏灯火,不仅照亮了他作为教育者的前行道路,更在学子们的心中点燃了希望之光,指引他们不断向前。

直到今天,教材经过几次改版,内容安排和形式结构较最初有了很多变化,不变的是张焕那股较真和爱钻研的劲儿——他结合教育发展趋势,将课本由黑白变为了彩色,增强了可读性。书里的每一张图,都是他学习现代绘图工具后在电脑上制作完成的,线条颜色也是经过了精心设计。就连每一张照片,也都是他自己进行的拍摄。为了让学生们更清晰直观地了解图标方位,他甚至用自己的手作为“参考工具”出现在插图中供学生们比对。

然而,张焕并没有停下脚步。一边持续更新着教材,一边又担起另一重任——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下)。在当时来看,如果成功申报,对于学校而言将会是破冰之意义。“必须拿下”的信念一直坚定地存在于张焕的脑海里,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漫长“战役”。

为确保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他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进度分工表,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一份逻辑缜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语言精炼的报告得以完成并提交。现在他的电脑里,至今还保留了13个版本几乎完全不一样的报告,都是他精益求精的见证。

在与全国高校PK之后,学校最后等来了好消息——

空中领航课程成功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下)!“学校的这门课程成为了国家级的天花板,我们团队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张焕坦言,等待的过程有过紧张,但面临激烈的竞争,他更多的是信心满满,因为他认为经过团队反复打磨的报告一定会让专家眼前一亮。

张焕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生,就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对工作的热爱、对质量的执着、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完美的追求。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也培养出了更多优秀的民航人才。

结语

张焕用12个字总结了这38年,他用“无怨无悔”的深情承诺,走过了教书育人的春秋冬夏,用“有所成就”肯定了自己的付出,而“还需努力”的谦逊之言,则是他面对即将结束的教学生涯的坚定态度。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以“领航战神”的姿态,引领更多的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助力他们在蓝天上展翅翱翔。(图片:杜雨洲 部分为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中飞院-新疆策勒县共谋乡村振兴促发展

下一篇:学院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